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139页(466字)

①按维吾尔民间的习俗,人们为了躲避灾祸和鬼怪,形成了戴护身符的习惯。护身符的样式很多,但主要的一般由宗教人士即阿訇制作,他们对着一张白纸诵读几行经文后,将纸折好放入一小包中就可以挂在身上,有的人还放入狼或黄的三根毛、狼骨,还有装沙枣核、黑种草等东西的。老柳树的朽块,破旧衣服的碎块等都是护身符的材料。在小孩专用的护符中还有装进该小孩的一点大便的。护符的外包用皮、狼皮、鹿皮以及黑布做材料,一般均制成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或圆形。由于护身符的作用和目的的区别,可分为多种:如为避毒眼的叫“毒眼护符”等。护身符通常主要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耳朵上、衣服的肩部,帽子,摇床的顶部等地方。有时,护符是用黑色的或黑白相间的圆珠子替代,据说这珠子用线绳穿起,戴上后,如遇到毒眼等,珠子就可抗衡直至自裂。②柯尔克孜语为“吐玛尔”。为了使婴幼儿免遭毒眼毒舌的伤害,以及妖魔鬼怪的纠缠,让懂得经文的“毛勒多”在三角形布块上画符、念经,并用细绳将布块穿起来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以驱邪避灾,给孩子带来福运。

上一篇:互助土族自治县 下一篇:花儿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