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拉·艾兰姆·沙雅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228页(1120字)
【介绍】:
亦译毛拉·艾兰木·谢赫牙尔·萨拉赫。清代维吾尔族诗人,生平无考。他仅有一部长诗《玫瑰与夜莺》传世,共1500行。这部长诗的手抄本中有作者的上述姓名,但它并非作者本名。“毛拉”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艾兰姆”一说是别号,一说是职务名称;“沙雅里”表籍贯,指今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地方。据阿布都热依木·沙比提所着《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介绍,毛拉·艾兰姆·沙雅里最初曾就学于沙雅,后来为寻求知识和真理,毅然离乡远行,来到中亚的布哈拉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攻读中亚和东方文学,研究伊斯兰教哲学。曾遍览纳瓦依、福祖里、哈菲兹、阿布都拉赫曼、加米等突厥和波斯文学家的名着,为日后从事创作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成归乡,一直在沙雅担任宗教职务,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玫瑰与夜莺》创作于回历一一五三年(1740),是一部在维吾尔文学中称作“达斯坦”的叙事长诗。全诗分42章,共1500余行,均采用马斯纳维格律诗的格式写的。其主要艺术形象是三个:夜莺、玫瑰和晨风。长诗的主要情节是:晨风在百鸟齐鸣的花园中见到了渴望爱情的夜莺,便将它所见到的最美的鲜花——玫瑰的芳容向夜莺做了一番描述。夜莺大动其情,请求晨风引见。晨风向玫瑰转达了夜莺的爱慕之情,激起了玫瑰的爱的深情,于是玫瑰以诗作信,请晨风约夜莺前来相会。在晨风的穿针引线之下,两相爱慕的玫瑰和夜莺终于相见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玫瑰身旁的一枚刺刺伤了沉浸在热恋之中的夜莺的心,夜莺只好飞去,寻求医治心灵创伤的灵药。清晨,当晨风又到花园中时,玫瑰伤心地告诉夜莺无故离去了,并请求晨风把百灵找回来。助人为乐的晨风在一处花园中找到了夜莺,向它转达了玫瑰的请求,夜莺被玫瑰的深情打动了,随晨风向玫瑰所在之地飞去。途中他们来到百鸟之乡,先后与布谷、黄鹂、鹦鹉、鸽子等八种飞禽交谈,夜莺对它们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目空一切、忌贤妒能、装腔作势、自命不凡的丑态深感厌恶,决心离开这无情无义、虚伪造作,勾心斗角的鸟类世界。它认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晨风才能给它指引正道,解除痛苦,于是请求晨风带路,回到玫瑰身边。当这两个情人刚要相会时,一个自称“世界之慷慨者(麦尔德加罕)”的家伙看到了夜莺,为夜莺的歌喉所倾倒,出10枚金币买通了贪婪的园丁,替他捕捉了夜莺,关进鸟笼。晨风赶来也无法营救。夜莺虽然思念玫瑰,渴望自由,但身居笼中,难以脱身,最后只能长叹一声,悲壮地死去。这个颇具悲剧色彩的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它一方面反映了作者追求真理、追求美好事物、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那种禁锢思想、扼杀自由的社会的不满和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种种不良作风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