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间撒拉族起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273页(589字)
公元1851-1861年,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循化、化隆连续发生了撒拉族人民反抗官府的暴动。到清同治时,西北地区的回、撒拉、东乡等少数民族又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清起义。因参加起义的各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往往称之为“西北回民起义”。起义中,撒拉族人民在“哈三阿訇”(马尕三,又名马文义、巴燕戊昂思多人)的领导下,在西宁、循化地区展开了斗争,不久便占领了从碾伯(今乐都)到享堂的大道,截断了西宁与兰州的交通,扼甘、青咽喉。1863年(同治二年),攻陷西宁西川镇海、拉课二营堡,并围困西宁府城。1864年以后,反清队伍势力扩大,5月,又一次攻占循化县城。1865年,攻占大通城。1867年攻占贵德县城。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他制定“三路平回”之策,集中力量次第进攻各支起义队伍。1870年,清军进攻金积堡,马文义和马桂源(西宁知府,循化回绅)支援这里的反清队伍。1871年,金积堡失陷,不久马文义病逝,西宁反清队伍中一些动摇分子开始波动,1872年秋,展开了有名的太子寺(今甘肃广河县)之战,击败清军进攻。义军首领、回族上层分子马占鳌派子马安良为首的“十少爷”向清军投降,他本人得到了五品军功花翎顶戴衔,并回过头来镇压起义军。1873年,西宁、循化等地的撒拉族、回族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前后历时12年之久。
上一篇:清善堂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