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43页(556字)

撒拉语称“土尔克奥乎希”。指中世纪时,撒拉族用阿拉伯、波斯文字母拼写撒拉语记事的一种拼音文字。汉文史籍中写做“突厥”。古代族名、国名。土尔克文属拼音文字类型。撒拉人拼写撒拉语时,最初借用了阿拉伯文的全部字母及其使用方法,并借用了部分变音符号。后又从波斯文中借用了〔ph〕、〔th〕、〔z〕三个字母,还出现了〔n〕和〔g〕组合而成的ng〔〕字母。这样,阿拉伯文的28个辅音和上述波斯文的4个字母被土尔克文借用而形成了由32个字母组成的土尔克-撒拉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撒拉语的语音规律。据现有材料证实,19世纪,“土尔克文”在撒拉族群众中不仅用于宗教方面注释经文、翻译经典、进行并发展经堂教育,而且成为社会通信、书写契约、纪事立传、着书立说的应用文字。至今,在撒拉族民间还保留着一些用这种文字书写的有关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的文献。撒拉族是在东迁后,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民族,由于在长期离群索居的独立发展中,受周围汉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加之这套文字又缺乏固定的元音字母而多通过辅助符号(变音符号)表示,有些辅音字母又多靠点、撇的位置和数目来区别,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未能在群众中广泛普及、流传。保留下来的这种文字文献不多,现在使用这种文字的人数也不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