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44页(717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都兰、乌兰等县,乐都县、祁连县、西宁市以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990年统计,有人口19.6万余人。土族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或克尔编。解放前,青海的汉、回民族称之为土人、土民。解放后,国家进行民族识别的工作,确定民族成分时,定名为土族。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与同语族的蒙古语、达斡尔语、裕固语、保安语、东乡语、康扬回族语有明显的语音对应规律,有共同的基本词汇,有共同的语法范畴和同一来源的语法形式。其语言内部分互助、民和、同仁三个方言。土族虽有独立的民族语言,但历史上没有过文字。197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土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字母形式、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民族文字。新创文字现正在试教推广之中。关于土族的历史,目前尚在讨论之中。经考证,现今的土族是由先来后到的蒙古人为主干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他们中包括:1.宋金时通过党项西夏来到河湟流域的鞑靼(梅古悉、汪古、克烈)人;2.有由甘州直投青唐唃厮啰辖地的回纥种人;3.有元代皇子奥鲁赤、驸马昌吉及速来蛮的后裔;4.有永昌王阔端的大臣及其子孙们;5.有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勒图3千人的后裔们;6.有元末脱欢的后裔及忽必烈征大理归来留在永登的蒙古人;7.还有元将南木忽里的屯田军;8.有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散亡而徙居沙塘川东(今土族聚居区)的蒙古人;9.还有汉、回、藏等民族的加入,然为数很少。土族主要从事农业,兼事少量畜牧业。其原始宗教是“孛”(bo,即萨满教),后改信佛教(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