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次方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55页(520字)
蒙古语中部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约40余万蒙古族使用这个次方言。又可分几个土语。其中以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土语语音是我国蒙古语的标准音。察哈尔次方言的主要特点有:有a、、i、
、
、
、
等短元音和与其相适应的长元音;有aě、
、
ě、
等降性复合元音;处在i元音之前的a、
元音发生了前化现象,但是大部分土语中还未变为音位;在察哈尔土语中有阳性元音位;有较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多数土语中有颚化辅音;多数土语中不区分词末的n和
辅音;察哈尔土语和阿巴嘎-苏尼特土语中送气辅音之前的词首辅音t、
、x等辅音变为d、
、g等辅音;阿巴嘎-苏尼特土语和阿拉善-额济那土语中除有
、
辅音外还有dz、ts辅音;阿拉善-额济那土语中有
:、
:、
、y(y:)等元音。有n
:s(
:s)复数后缀;阿巴嘎-苏尼特土语中有方向格,阿拉善-额济那土语中有联合格和程度格;有第二人称尊称代词ta:(您);祈使动词的后缀较多,并且与蒙古书面语相似;多数土语乘机副动词有
g
:t(
g
:t)后缀。有关牧业方面的词汇较多,而有关农业方面的词汇较少;汉语借词较少;方言特殊词汇较少。
上一篇:察哈尔八旗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