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166页(314字)

蒙古族乐器。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秦汉以来由匈奴传入中原。其形制为木管三孔,竖吹。隋、唐、宋朝的鼓吹乐与卤簿行仗中均使用笳。辽、金两代尤甚,鼓吹行队中用笳多达二十四支。清代《皇朝礼器图式》载,胡笳形制为“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1635年清兵灭蒙古林丹汗,“太宗文皇帝平定察哈尔,获其乐,列于燕乐,是曰蒙古乐曲。”清宫蒙古乐曲由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两部分构成:“笳吹,用司胡笳、司胡琴、司筝、司口琴各一人……。”(《清会典》)。1696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奏捷。《圣武记》载:“献厄鲁特之俘,弹筝笳歌者毕集。有老胡,工笳……。”民国年间,喀喇沁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胡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