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430页(388字)

旧时锡伯族葬俗。有地区差异。东北锡伯人于日出前安葬,新疆锡伯人则在白天进行。村中族人及近亲皆来帮葬,挖墓坑或抬棺出殡。起灵时,全家人哭丧,在灵柩后随行,人口兴旺人家则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长子将“丧盆”在灵柩起动时摔于棺前,然后扛“灵头幡”(即“招魂幡”)在前面引路,边走边撒纸钱。经过人家门口、井台时,必须先用脸盆盛水,放在门口、井台上,否则不能通过。安葬时,长子将“灵头幡”放在棺盖上,并亲手铲第一锹土,然后帮葬人动手将棺柩埋于坑中,上面凸起一个坟堆。在家族茔地,坟位按男西女东安排。葬毕在坟前设供桌祭奠,同时焚烧纸钱和死者生前喜爱之物及常穿的衣服。然后众孝子在坟前脱下孝袍,男的只扎一条白孝带,女的只用一条白孝带包头。回家后将死者的枕头在大门外烧掉,请帮葬人含酒洗手,吃“回灵饭”。席间死者子女行跪礼向他们敬酒,以表谢意。

上一篇:锡伯族史论考 下一篇:锡尼河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