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458页(300字)

蒙古族弦鸣乐器。清代文献记作“奇奇里·和尔”。流行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布尔津县、哈巴河县一带。在整块红松木或夏尔朗木料上刳出半梨形共鸣箱与琴杆,二者连为一体,杆长30余厘米,下部稍宽,无品位。共鸣箱长约40余厘米,用羔皮或大红皮蒙覆之。琴头直颈,背面凿出长方形空槽,左右各装一根弦轴,用粗细不同的两缕尾做琴弦。琴码置于共鸣箱膜下方三分之一处,其上方常搁置一根金属或石片。琴弓用柳木或苇杆制作,上系马尾弓毛。四度定弦,多用双弦和音。常用洄音、三度打奏颤音装饰旋律。其音色柔和,极富特色。现存乐曲30余首,如《美丽的阿尔泰》、《花马驹》、《黑走》等。

上一篇:叶赫部 下一篇:一层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