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294页(620字)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春节,俗称过年,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畲民从农历十月开始,就准备糯米酿制过年酒,用粳米、灰碱水做年糕(糍粑)。吃糍粑是畲民过春节特色之一。畲乡普遍流传着:“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伴糍甜粘粘。”意即做糍粑,表达了畲民盼望春日时(糍)来运到,生活年年(粘粘)甜的美好心愿,还有合家团圆之意。除夕(畲语叫卅晚)之夜,人们一般通宵不眠,前半夜,走家串户,互相祝贺;后半夜,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来临。男女老少围坐篝火旁吃年饭,称“隔岁”。小孩一边烤火“守岁”,一边学唱《盘古歌》。阿爸则蒸糯米饭做芝麻糍粑,挑选一根碗口粗的耐烧的楮木,点燃到一定火候,则用灰烬掩埋着,作为大年初一的火种,谓“隔年火种”,这个火种一定不能在第二天煮早饭前熄灭,否则认为是不祥之兆。初一凌晨当鸣第一声时,青年人就打开大门放鞭炮,有的拿着竹响板绕着房前屋后不停地敲打,以示驱逐瘟种,除病消灾。主妇们争先恐后地赶到水井边“汲新水”,回家煮线面做早点,预祝全家长寿平安。孩子们跑到竹林里“摇毛竹”,认为孩子摇了毛竹就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从正月初二日起,要集体上山围猎,出猎前举行拜祭猎神活动。正月初五日“开年驾”(送年),家长领着孩子打扫卫生,打扫毕全家喝糖茶,预祝年年有余。正月初八在祠堂,祭始祖盘瓠王。过年期间,还举行对歌、打尺寸、登山比赛等文娱活动。直至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春节的活动乃告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