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25页(797字)

黎语音译。意为“刺纹”或“文身”。黎族体饰风俗。流行于海南省黎族地区。分“拓宕”(文面)、“拓吭”(文胸)、“拓掯”(文手)和“拓哈”(文腿)4种。“拓宕”分“拓两颧”和“拓下颏”两种。“拓两颧”以对称的平行双线纹为主,从颞颥处斜引至嘴巴之两角(或嘴巴两角之上唇),有时延长直颈项上,形成锐角形图案,状如鸟喙。“拓下颏”通常是半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和半方形图案;“拓沤”所使用的工具及手术过程比较简单。手术前,先备好染料(由蓝靛草和一些野生植物加石灰水泡浸而成)、拍击针和拍击棍,然后对准事先画好的图案,用拍击棍敲击拍击针,使之进入皮肤。待血渗出时,擦去血迹,抹上染料,经过三五日后,创口即脱痂。表皮之下便呈现出蓝色或黑色之花纹。“拓沤”的原因据传有五:一是为了繁衍后代。《雷公的传说》说:“上古之时,天翻地覆,世上生物尽被掩埋,人类同遭此厄,仅遗一姊一弟,相依为命。然姊弟虽情亲手足,终不可以婚媾,于是姊觅夫,弟觅妇,分道扬镳,各自东西,但均无所遇,终乃姊弟重逢。雷公知其事,化为人身,下凡谓弟曰:‘今予在此,汝二人可结为夫妇。’弟曰:‘姊弟不可以婚姻,否则必遭雷公打。’雷公曰:‘我即雷公,决不打汝。’弟仍坚持不可,重出觅妻。于是,雷公将姊之脸画黑。弟再遇姊,不识为谁,以为必非己姊,可以求婚。于是姊弟结婚,繁衍生息,而得今之黎人。”二是民间女子,为了生前免被官宦或奸商掳去做妾,死后不做官宦或奸商鬼魂的苦工,有意使自己变丑而“拓沤”;三是认为丧夫之妇,为了死后能使祖先认领,不致变成无家可归的“鬼婆”,便在生前“拓沤”;四是认为,女人“拓沤”是为了美,以免因容貌不美而嫁不出去,或免被别人视为“男女不分”;五是认为,妇女“拓沤”是为了“吉祥”和“保平安”。黎族体饰习俗,50年代后逐渐革除,今天只在四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中能见到这种历史的遗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