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02页(481字)

亦名炎关。壮族地区古关隘。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北约8.5公里处,为秦军进入岭南百越地区之要冲。关隘处在两座山中间,关的东边是狮子山,西边是凤凰山,两山相望,中间是一条险要的通道。通道中间筑有一道长约35米、高5米的横墙拦阻通道,古墙当中开一道石门,门上刻有“古严关”三字,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摧”之势,此为大严关;离此不远处还有“小严关”,合称“楚粤咽喉”。筑关年代其说有二:一说秦瓯之战期间由西瓯军或秦军所建,以其严峻险要而得名;二说由越人降将西汉越侯严所建,故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越侯严从零陵越关,下漓水,进入西瓯地。此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瓯之战,两军首先在此相遇,各有胜负。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将阿里海牙与宋将塈在此展开攻守战,宋军守关严密,元军一度难以进入广西。后分兵绕道平乐而入临桂,宋将误弃严关不守,元军乃大举进入广西,夺取桂林。南明永历六年(1652),明将李定国又固守此关,大败清军,乘胜收复桂林,使南明得以延长寿命。为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军事史和壮族古代史的重要古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