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47页(481字)

土家族丧葬仪典。给死者洗浴后,则进行妆殓。死者为男性,则为其剃头;女性,则为其梳头;均包上头帕。剃梳头后,给死者穿衣裳,衣裳先由子女穿一次,然后,再穿至死者身上,谓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之父母”。一般寿衣,为“三腰五领”,即三条裤子,五件衣服;忌用斜纹布缝制,“斜”谐音“邪”,怕子孙走邪路;忌皮毛料子,免得来世变牲畜;忌缎子料,“缎”谐音“断”,免致断子。可用绸子,谐音“稠子”。寿衣外层用青黑布,线头不打结,不回针,不安纽扣,用三对约二至三寸长布条按位置缀好。裤带用白棉线做成,死者有多少岁,就有多少根线。然后,将尸体抬至堂屋架设的门板上,谓之柳床。死者口含枚银钱,脸盖红帕,身盖红寿被,脚穿寿鞋,左手握一支桃树枝,右手拿手巾,或一坨饭团(亦有拿两个面饼,俗称“打粑”,用以对付阴狗);女性还戴朵栀栀花。俗将死者置于柳床,谓之“落塌”,意为死者劳顿一生,让其于此安静休息一会,再入棺超度亡灵,送其上路。脚边,点盏日夜不熄的清油灯,供上一碗以煎蛋盖着的饭,俗称供脚饭,让死者不致馁锇,悠然回归祖地安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