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64页(902字)

①畲民十分重视祖先崇拜。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为祭祖日,有的还在端午节小祭祖。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遂昌县志》载周应枚《畲民》云:“九族推尊缘祭祖,一家珍重是生孩。”畲族称祭祖为“做阳”、“聚头”、“做树头”或“学师”。祭祀时,祠堂祭坛上香烟缭绕,彩烛通明,供桌上摆满三牲、祭品。族长宣布开始祭祖,鸣放鞭炮,悬挂祖图,摆出祖杖,向祖宗三叩头。祭毕,聚餐。畲民除祭祀本姓祖先外,还虔诚地祭祀民族始祖盘瓠王。通过祭祖,追述民族起源的悠久历史,借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祭祖仪式可一户单独举行,也可由同支祖系内若干户联合举行。畲俗以祭祖为荣,祭过祖的人,男的叫“法师”,女的叫“西皇母”或“皇母娘”,其社会地位高于常人。祭祖次数愈多其社会地位也愈高。祭祖一次,准穿红裳;祭祖二次,可穿青衣,头戴皮冠(俗称方巾帽或孔明帽),上绘图像,下沿悬两条带子。这种人又称为“赤老”。凡祭过祖的人,可以取得一个法名,把法名、祭祖日期写在红布条上,结在祖杖上,表示此人此后有资格主持父母的丧事和替别人做功德,否则,即使亲父母亡故,也只能当孝子,却无权主持父母丧事,要请祭过祖的人代为治丧。②土家族对氏族宗祖的敬奉。土家族有尊宗敬祖,缅怀宗祖勋业伟绩,继承宗祖辟启榛莽、艰辛创业精神的族风。每个氏族立有宗祖祠堂,敬奉披荆斩棘、拓荒创业的远祖;每个家庭设有神龛,敬奉近期三代祖先。祠堂宏阔华丽,族人捐赠基金,购置田产,设置管理人员。每岁春秋两祀,由族长主祭。神龛设于立厅堂,以其族祖发祥地或族徽或族祖官位,奉为本姓氏之宗祖,书写在神龛牌位上,称为某某堂。如李氏书写陇西堂,田氏既书写雁门堂,又书写紫荆堂,杨氏既写关西堂,又写弘农堂,还写四知堂。李氏写陇西堂,为族祖发祥地;田氏写雁门堂,示族祖发祥地,紫荆堂示以族徽;杨氏写关西堂,示族祖在关西为官,写四知堂,旌彰族祖为官清廉、拒赌,写弘农堂,表族祖发祥源头。俗称神龛为家之祖神,每月初一、十五日,奠茶上香点灯敬奉;逢年过节,燃烛焚香烧纸钱,牲醴隆祭。认为这样才能家室兴旺,子嗣繁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