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33页(389字)

古族称。羌人的一支。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洮河以东,白水之北,渭水以南的地区。《旧唐书》称:“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部落众多,大者万骑,小者数千,不相统属,以拓跋氏最强。以畜牧生产为主,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织牦毛或毛覆屋,一岁一易,男女衣裘褐、被毡。喜以麦酿酒。食牦牛、、驴、羊等肉。无文字,有兄终弟及、祭天、同姓不婚等习俗。有琵琶、横吹、击缶等乐器。其民尚武,重复仇。隋时归附,酋帅拓跋宁率部内迁旭州,封“大将军”。唐时,遭吐蕃攻,内迁银州(今陕西米脂)、广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者,号平夏部;居庆州者,号东山部;居安盐以西山谷者,谓南山党项;居大雪山以下者为雪山党项;居赤水以西者为黑党项。被吐蕃征服者,谓“弭药”,意为“低下之人”,甚而扩至北上之党项人。唐后,力量增强,曾建西夏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