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105页(1324字)

西藏僜人的葬俗之一。流行于整个僜人社会。在五六代人之前,僜人社会中实行土葬,后来认为土葬将大地污染,会发生涝灾,故改行火葬。行火葬后,出现庄稼减产,认为是火葬时的烟雾污浊了天,故老天降罪而歉收。所以在庄稼出穗以后到秋收期间,实行土葬,其他时间实行火葬。行火葬前,先把死者曲肢捆成蹲状,胸前放少量玉米等食物,表示给死者带粮食。用竹席或好衣物包裹起来,捆扎严实,停放于屋里。然后,由几个男士在住房正门附近搭“布荣”棚(一种简易木棚,棚内有一层祭台,棚门用竹条编制。相传不关棚门,鬼就会乘虚而入)。“布荣”是死者灵魂暂时寄居之所,也是祭坛。棚尖插小棍,上挂黑白红三色小旗,有了这道屏障,可以阻止鬼从这里通过。棚内挂死者衣物、首饰和铜锅、米粮种等物。如果是在播种季节行火葬,还要在棚四周撒上粮种。死者是男士,还要挂头。一切就绪后,把死者抬进棚内,停尸半天、1天或3~4天不等。停放时间长的,有女四男五之说,即女死者停尸4天,男死者停尸5天。停尸期间家人先在棚子旁边哀哭,悼念死者,然后亲戚接着哀哭和悼唁,亲朋好友还要送些物品慰问死者家属。晚上,全村人慰问死者家属,并哀悼死者,有的整夜陪伴死者家属。在死者木棚前哀哭称为“哭灵”。哀哭结束后,在棚前烧竹子,并要使竹子爆炸,发出劈啪之声。死者是男士,则要在棚前向天放枪,认为死者去世时间已久,必须用枪声才能使死者的灵魂苏醒。巫师则围着棚子一边跳一边唱,驱赶魂灵。驱赶魂灵之后,要把尸体扛到村外僻静处火化。火化场地不固定,要选一个村民们闻不到烧尸气味的地方。但火化场要选在没有人开过荒的地方。火化时将尸体面朝地,背朝天,置于木柴堆之上点燃木柴火化。两天后家人到火化处用草掩埋骨灰,如果发现没有烧透,要继续烧,否则认为会使天气变坏,不利于庄稼。掩埋骨灰后不再来管理,没有坟墓。僜人认为火葬仪式是神圣的,只允许男士参加。只有家中无男子时,妇女才能到火葬场。妇女的责任是清理房间,擦洗停过尸体的地方,并准备米酒、肉招待去火化的人。火葬第二天,扛过尸体的人和参与火化的亲朋和隔壁邻居,要用削尖的竹竿或长矛,在“布荣”棚里乱刺,打开竹门把死者的鬼魂赶出棚,然后将棚烧毁,同时还要痛哭悼念,亲戚则把一些象征性的小衣服丢进火里,表示送给死者穿用。把“布荣”棚烧毁后,认为死者的鬼魂无处居住,就会远离本村而去,解除人们的恐惧感。也有不焚烧木棚而让其自然腐朽的做法,但送鬼仪式则要认真举行,否则鬼魂不走,就会作祟降灾。火葬后数日还要举行送鬼仪式,把死者鬼魂送走,并祝其安住于好地方。接着把家中新衣物、刀、贵重器物等放在门口,巫师用刀碰一碰,表示将家中—部分财产给死者,并口诵:“因为此地风火差,死后财物被鬼抢;今日送来衣和粮,尽情穿吧尽情吃。”送鬼之日全村要停止生产劳动,全村人都要去参加悼念和慰问死者家属。人死后,在数月,或半年或一年之后,还要请巫师送鬼。认为死者鬼魂一段时间后会到家中来,故到时就在房外撒一些饭菜,并大声说:“你回来做什么?快走吧!羞不羞啊!快走吧……。”送鬼时可以联合同姓人一起做,人们认为死者的魂与本姓有血缘关系,只有送走它同姓族人才会得到平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