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15页(666字)

位于北京宣武区街,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明宣德二年(1427)、正统七年(1442)、成化七年(1471)、弘治九年(1496)、清康熙十五年(1676)、三十四年(1695)、民国十年(1921)曾翻修、扩建。明成化七年,都指挥詹升题请名号,奉敕赐名“礼拜寺”。建国后,1955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进行过全面整修。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由正门、望月楼、礼拜殿、唤醒楼、会客厅、南北讲堂等组成。寺门向西,对面是照壁,寺门两侧有角门,正门之上为望月楼,高10米,呈六角形,楣间悬敕赐礼拜寺额,顶覆黄色琉璃瓦;礼拜殿坐西向东,南北五楹,东西三进,进深30余米,由18根粗圆木柱组成21座拱门,24自然间,圆木柱沥粉贴金,绘有荷花图案,拱门额有饰金《古兰经》章节;礼拜殿面积约6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千余人礼拜;殿内后部穹窿藻井两侧,有阿拉伯文组成的雕空门窗,笔法苍劲有力,属库法体。殿前有左右两碑亭,右为明弘治年间所立汉文碑,左为阿拉伯文碑。唤醒楼在礼拜殿对面,与两座碑亭鼎立,再前为会客厅(七间房),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南北讲堂各5楹;礼拜殿南侧有名为“涤虑处”的男女沐浴室。全寺楼台殿阁,布局紧凑,形成一完整的建筑群,中国古典式的建筑风格,配以伊斯兰式的装饰。该寺东南跨院内有两座西亚来中国传教的两位长老(葬于元至元年间,1271-1294)的坟墓。寺内存在多种文本珍贵经卷及碑石、陶、瓷器皿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