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学院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435页(896字)

位于湖北省武昌南湖之滨,校园占地1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有教职工13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4500多人,是国家民委直属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承担为我国中南、华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文理、财经、政法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创办于1951年11月29日,其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根据政务院有关《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精神,委托中原大学筹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同年11月29日正式开学。

1952年迁至武昌洪山,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

1957年易名为中央民族学院分院,1965年恢复现校名。学院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注重学科专业建设。目前设置政法系、中文系、历史系、民族学系、外语系、财经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管理系、化学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和干训部、预科部、列主义教研部14个教学单位,开设25个本科专业。学院建立有民族学、民族高教、女书、民族文化、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化学、等离子物理等研究所、研究中心十多个。民族学、中国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育管理、等离子物理5个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有教授、副教授近200人。包括30多个民族成分的全日制在校生4500多人。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民族学博物馆收藏各民族珍贵文物1万多件。

建有各种规模的运动场,有院文工团、运动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南民族学院取得了不少富有特色的科研成果。通过细致调查研究,取得大量资料,中南民族学院为国家识别京族毛南族土家族仫佬族等民族成分提供了充分依据。

先后出版专着40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0多篇。学院主办出版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国内公开发行)。另外,还办有内部发行的《民族高教研究》和《中南民族报》。学院对外文化学术交流也很活跃,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来访的外国学者日渐增多。学院每年均要派出教师进修、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