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四卷

鳜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四卷》第103页(1560字)

【概况】:

异名 鳜豚,水豚(《日华子本草》),石桂(《开宝本草》),罽鱼(《纲目》),锦鳞鱼(《东医宝鉴》),桂鱼(《本草求真》),鯚鱼(《随息居饮食谱》),鳌花鱼、母壳(《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基源 为鮨科鳜属动物鳜鱼,药用其肉。

原动物 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又名翘嘴鳜鱼(《中药大辞典》)。

形态 体侧扁,呈纺锤形,背部隆起。

体长一般250mm左右。头大,略倾斜,下颌向前突出。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

前鳃盖骨后缘成锯齿状,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棘。鳞细小,侧线弯曲,侧线鳞

背鳍Ⅻ13~15,前部12根为硬棘;腹鳍17,位近胸部;臂鳍Ⅲ9~11;胸鳍、臀鳍、尾鳍均为圆形。

体色棕黄,腹部灰白,自吻端通过眼部至背鳍前部,有一黑色条纹;第6~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纵带;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各奇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

(图见《中药大辞典》,2730页,5723条图)

生境与分布 冬季不大活动,喜在湖水深处越冬。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习惯。

为典型的肉食鱼,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常见的食物为鲫鱼、鱼、鳑鲏、银鮈等,其次为虾类。分布极为广泛,除青藏高原外,中国湖泊中皆产之,南起广东,北至黑江、长江、黄河以及通江、湖泊均盛产。

【化学】:

每100g肉含水分77g、蛋白质18.5g、脂肪3.5g、灰分1.1g;Ca 79mg、P 143mg、Fe 0.7mg、硫胺素0.01mg、核黄素0.01mg及尼克酸1.9mg。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2

【药性】:

性味 甘,平。

《食疗本草》:“平,稍有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效 和中益气,补气血,益脾胃。

主治 虚劳羸瘦,肠风泻血。

①《开宝本草》:“主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虫。” ②《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使用注意 《本草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食治本草》:“用于小儿软疖(疖之化脓者):生鳜鱼尾贴之。”

食疗 ①鳜鱼羹(《食疗本草学》)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欲减退:鳜鱼250g,切段,百合、薏苡仁各30g,同煮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食之。 ②鳜鱼补养汤(《中国药膳学》)用于病后体弱及老年体弱:鳜鱼1条,去内脏洗净,黄芪、党参各15g,淮山药30g,当归头12g。诸药先煎取汁,入鱼共煮熟食用。

③《中国药膳学》:“用于贫血,食欲不振:鳜鱼1条,去内脏洗净,加姜、葱、酱、胡椒等调料煮食用。”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虚劳损伤,肠风下血:鳜鱼1条,去内脏洗净,加调料煮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