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榔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59页(1143字)
【概况】:
异名 松杨木皮(《纲目拾遗》),丁木树、白对节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山茱萸科株木属植物梾木的树皮。株木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约22种。
原植物 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
历史 丁榔皮原名松杨木皮,始载于《纲目拾遗》,云:“松杨木皮味苦平无毒,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浓煎令黑服一升,生江南林落间,大树叶如梨,江西人呼为凉木,松杨县以此树为名也。”所云即为本种。
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m。树皮粗糙,黄褐色,有不规则的裂纹,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单叶对生,叶柄长1.5~4cm,肥厚;叶片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下面有白色贴生短柔毛,并有乳头状突起,全缘,侧脉5~8对,弓状弯曲,沿叶脉有淡褐色贴生短柔毛。聚伞花序集成圆锥状,长8~9cm,宽9~12cm;花小,白色至黄色;萼齿三角形,外面有柔毛;花瓣4,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4;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状,宿存。
核果球形,蓝黑色。花果期6~9月。
(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586页.图167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50~2000m的山坡杂木林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东部、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
。【生药】:采集 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树皮含鞣质8~20%[1]。
附 叶含鞣质5~13%[1]。果肉和种仁含油脂。种子含半干性油和异槲皮甙[2]。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植物志.上册.科学出版社,1961∶1229,922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52
。【药性】:性味 苦,平。
功效 祛风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 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