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土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37页(1923字)

【概况】:

异名 地栗子(《救荒本草》),土子、土蛋(《贵州民间药物》),野凉薯,土蛋(《湖南药物志》),黄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子(《江西草药手册》),九子(《植物名实图考》)。

九子草,子鸡生蛋(《江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豆科土儿属植物土儿的块根。土儿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6种。

原植物 土儿Apios fortunei Maxim.

历史 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谓:“土儿一名地栗子,出新郑山野中,细茎延蔓而生,叶似绿豆叶微尖梢,每三叶攒生一处,根似土瓜儿根微团,味甜,采根煮食之。

”《植物名实图考》亦有记载。

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有球状块根。表皮黄褐色。

茎被稀疏硬毛。

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7,卵形或长卵形宽披针形,长3~7.5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叶脉被毛,下面近无毛;总叶柄长6~8cm;托叶线状,被毛。

总状花序腋生,长6~26cm;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被短硬毛;花黄绿色,长约1.1cm;萼近二唇形,齿近圆形;花冠黄绿或近白色,旗瓣圆形,长约1cm,翼瓣长圆形,约长7mm;骨瓣卷曲;两体雄蕊(9+1);子房无柄,花柱长,卷曲为近半圆形。荚果条形,长约8cm,宽约6mm,被短柔毛。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95页.图2719)

生境与分布 生于较潮湿的山坡、沟边、路旁及林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栽培 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粘壤土不宜栽培。用块根繁殖,在秋末或早春,结合采收,将小块根留下作种栽,边选边栽。

按行距33cm开条沟,深7~10cm,以株距25cm排放块根,栽后覆土或盖上土杂堆肥。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

当苗高33cm时结合管理,插设支柱或搭棚架.以供茎蔓攀援生长。冬季枯苗后,清除枯枝残叶,并撒施腐熟堆肥,结合中耕培土。

采集 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生物碱。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7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平。”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治 百日咳,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毒咬伤。 ①《贵州草药》:“散结,理气,解毒,补脾。” ②《贵州药用植物调查》:“治蛇咬伤,并治疗癀,去毒。” ③《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理气散结。治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毒,疝气,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外用:捣碎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小儿感冒咳嗽及百日咳:鲜土儿9~12g。

洗净切碎,加糖或蜂蜜15g,再加水蒸半小时,取汁,分3次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急性咽喉肿痛:土儿1个,磨水服。”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疝气:土儿30g,小茴香6g。

煎水服。” ④《贵州民间药物》:“治无名肿毒:土儿磨汁擦患处。” ⑤《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疖毒:土儿煨熟,加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 ⑥《江西草约手册》:“治乳痈、疔疮:土儿,磨白酒涂患处,随干随涂。” ⑦《湖南药物志》:“治瘰疬:土儿30~60g,海带、海藻、玄参各10g,鸡蛋3枚。

水煎连蛋食。” ⑧《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妇女痛经:土儿15g,去皮切片,加黄酒蒸汁,饭后服。”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土儿15~30g,捣烂敷伤口。如蕲蛇、银环蛇咬伤,加生半夏、生南星、蒲公英各15g捣烂外敷。

上一篇:土党参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