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大鲵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352页(955字)

【概况】:

异名 鲵(《本草拾遗》),大娃娃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隐腮鲵科动物大鲵的肉。

原动物 大鲵Megarobea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

历史 本品原名鲵鱼,载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上树……”。

《中国药用动物志》、《中国动物药》和《中国药用动物名录》均有收载。

形态 体形大而扁平,大者全长可达1.8m,头宽而短圆,躯干粗壮而扁,尾后端侧扁,尾梢钝圆。头长宽约相等;吻长,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小,无眼睑,位于头的背方;嘴大,在眼后角的后方,上唇褶不突出,下唇褶在口后缘,清晰;上下颌有细齿,锄骨齿左右相连成弧状,与上颌平行,舌扁圆。四肢极短而肥壮,指、趾端相距甚远,极宽扁而短,末端钝圆,外侧四趾基部微具蹼;指4,第2、3指略长于1、4指;趾5,其长顺序为3、4、2、5、1;第4、5趾的外侧缘膜很发达。

尾长为全长的1/3,皮肤光滑多粘液。全身背面棕褐有很多不规则的大深色块斑。

生境与分布 多生活在水流急湍清晰的山间河流中,一般白天在水下大岩缝中隐藏,夜间爬出在水中捕食小鱼、水生昆虫等。在夏季气候炎热的夜间,也爬到岩上在草丛中捕食昆虫和蛙类。分布于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安徽、福建。

【生药】:

采集 春至秋捕捉,除去内脏,取肉,鲜用。

【药性】:

功效 补气,强壮。

主治 病后虚弱,贫血,神经衰弱,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g。

【临床应用】:

食疗 《广西药用动物》:“治贫血,痢疾身发冷:大鲵肉250g,切成块,加少量盐、油,炖熟吃。”

上一篇:大靛根 下一篇:万丈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