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女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628页(1565字)

【概况】:

异名 千里光(苏州),白木通(安徽、湖南),一把抓(浙江)。

基源 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的全草及根。

原植物 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又名钥匙藤、一把抓(浙江),百根草(福建)。

形态 藤本。

小枝和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的短柔毛。3出复叶,连同叶柄长3~7cm;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cm,宽1.5~7cm,背面疏生短柔毛,常有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直径约1.5cm;萼片4,白色,狭倒卵形,两面有短柔毛;雄蕊花丝比花药长5倍。

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长3~5mm,顶端渐尖,有柔毛,宿存花柱长约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8卷.193页.图版2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林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取地上茎,剥去粗皮,切段,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有机酸、甾醇及少量生物碱[2]。根含3-0-乙酰基齐墩果酸(3-0-Acetyl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3]

参考文献 [1]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87 [2]江苏药材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65∶1 [3]CA 1974;80∶118247r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小毒。 ①《唐本草》:“辛,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有小毒。”

功效 补气升阳,消炎消肿,利尿通乳。

主治 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①《药录》:“止下,消食。” ②《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③《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消肿,利尿通乳。治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烧烟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女萎膏(《太平圣惠方》)治疠疡斑驳方:女萎、白芷、附子、木香、舌香各15g,麝香3g。

上5药研细和膏250g,煎焦黄去渣,入麝香搅匀即成。先以物摩患处小伤,敷上此膏。 ②《湖南药物志》:“治筋骨疼痛:女萎藤15g,蔓性千斤拔15g,路边荆9g,老钩藤6g。水煎服。

” ③《山西中草药》:“治风湿痛:女萎9g,苍耳子9g,防风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产乳集验方》:“治久痢脱肛:女萎(切)30g,烧熏之。” ②《山西中草药》:“治阴囊湿疹:女萎9g,艾叶9g。煎汤熏洗。

食疗 《福建药物志》:“女萎15g,通草6g,沙参9g。炖猪脚服。治乳汁不下。

上一篇:女娄菜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