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水苋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980页(1318字)

【概况】:

基源 为千屈菜科水苋菜属植物水苋菜的全草。

水苋菜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 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 L.,又名细叶水苋(《海南植物志》),浆果水苋(《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无毛。茎直立,常多分枝,有4棱,稍具狭翅。叶对生,上部叶有时略成互生,披针形或长矩圆形,生于茎上的长可达7cm,生于侧枝上的较小,长6~15mm,宽3~5mm,基部渐狭成短柄或无柄。聚伞花序腋生,具短梗有密集的花;花极小,长约1mm,绿色或淡紫色;苞片小,2枚,条状钻形;花萼钟形,长约1mm,萼齿4,正三角形;通常无花瓣;雄蕊4,比花萼稍短;子房球形,花柱极短或无花柱。

蒴果球形,紫红色,直径1~1.5mm,在中部以上不规则盖裂。种子极小,近三角形,黑色。

花期8~10月,果期9~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77页.图368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湿地或稻田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云南、河北、陕西。亚洲热带地区,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叶含三十一烷,三十二醇、β-谷甾醇、鞣花酸(Ellagic acid)和槲皮素。

根含桦木酸和羽扇豆醇。果实含三十一烷、三十二醇、1,30-三十烷二醇和β-Sitostero1-β-Dglucoside。

参考文献 J Indian Chem Soc 1986;63(6):619

。【药性】:

性味 苦、涩,微寒。

功效 消瘀,止血,接骨。主治 内伤出血,跌打骨伤,风湿病。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叶:治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内伤吐血;水苋菜6g,瓜子莲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②《湖南药物志》:“治用力过度、劳伤疼痛:水苋菜全草60g,研末开水冲服。” ③《湖南药物志》:“治外伤出血:水苋菜30g(焙干),冰片0.9g。共研末,撒伤处;或水苋菜,鹅不食草,捣烂敷伤处。

” ④《湖南药物志》:“治跌打损伤:水苋菜全草适量,捣烂对烧酒服。” ⑤《湖南药物志》:“治咬伤:水苋菜全草3g,蛇不过4.5g,大蒜1瓣。捣烂敷。”

食疗 《湖南药物志》:“治用力过度,劳伤疼痛:水苋菜150g,酒500g。浸泡,早晚各服50ml。”

上一篇:水芙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