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056页(926字)
【概况】:
基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脑。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水牛Bubalus bubahs Linnaeus
余项参见“牛肉”条。
。【化学】:本品每100g含水分77g,蛋白质10g,脂肪11g,灰分1.3g,Ca13mg,P351mg,Fe0.9mg,硫胺素0.13mg,核黄素0.21mg,尼克酸3.8mg。
又含多种肽类,如r-L谷氨酰-L-谷氨酸、r-L-谷氨酰-谷酰胺、r-L-谷氨酰甘氨酸、r-L-谷氨酰-L-β-氨基异丁酸、r-谷氨酰丙氨酸、r谷氨酰丝氨酸、r-谷氨酰缬氨酸、S-甲基谷胱甘肽。此外,尚有谷氨酸等氨基酸约20种及对茚三酮呈阳性物质10种以上(其中有肌肽)。所含氨基酸以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含量为最高。另含唾液酰糖肽,其中的糖主要是氨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牛脑中的糖类,主要是氨基葡萄糖、岩藻糖而葡萄糖则仅有痕迹。
脑垂体后叶有催产素,有收缩子宫、分泌乳汁的作用,还有加压素,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
前叶有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等等。催产素及加压素,都是肽类。前叶激素,已知者都是肽类或蛋白质。
牛垂体含催乳激素较多,故制此激素常用牡牛(或羊)垂体为原料。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14
。【药性】:性味 甘,温。
微毒。
功效 祛风,消痞。
主治 头风眩晕,消渴,痞气。 ①《别录》:“主消渴,风眩。” ②《纲目》:“治脾积痞气。”“润皲裂,入面脂用。” ③《本经逢原》:“治脑漏。”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