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毛冬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00页(4552字)

【概况】:

异名 毛披树、茶叶冬青(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中草药学》),水火药(《新编中医学概要》),喉毒药(《广西植物名录》),乌尾丁、痈树、六月霜(广西)。

基源 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的根。冬青属全世界有400余种,中国约150种。

原植物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

历史 毛冬青为近年来发现的新药。是中国江南一些省区民间常用药,经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较好的药物,现已应用于临床,并载入《中药志》。

形态 常绿灌木,高1~3m。根粗壮,色淡黄;小枝细长,灰色,稍呈之字形曲折,四棱形,密被短硬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5mm,密被短毛;叶片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cm,宽1.5~2.5cm,顶端渐尖,通常具小凸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通常全缘或具芒状齿,沿脉密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簇生于叶腋,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花序每枝有1花,很少为3花的聚伞花序;小苞片2;花萼5~6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4~6,倒卵形状椭圆形,长约2mm,雄蕊长为花瓣长的3/4;雌花序每个分枝1~3花,花梗长2~3mm,花萼6~7深裂,被短柔毛,花瓣5~8,长椭圆形,长约2mm。

浆果状核果,卵圆形,直径约4mm,成熟时红色;分核通常6,稀为5或7,背部有3条纵纹。花期5~7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81页,图2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

鉴别

性状 本品呈块片状,大小不等,厚0.5~1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稍粗糙,有细皱纹和横向皮孔,皮部薄,木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年轮可察见,射线类白色,细密。质坚实,不易折断。

气微,味苦、涩而后甘。

显微 根(直径约1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7~10列木栓细胞。皮层为2~3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韧皮部有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的石细胞,呈长条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0~100μm,直径30μm;韧皮射线细胞方形,壁薄。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导管1~3列排列成行;木纤维发达;木射线宽2~10余列细胞,有纹孔;木质部可见由1~3列扁平细胞形成的生长轮。薄壁组织中充满淀粉粒,呈类圆形,直径5~15μm。皮层薄壁组织中有大量油滴。(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18)

加工炮制 将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3,4-二羟基苯乙酮(3,4-Dihydroxyacetophenone)、氢醌(Hydroquin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七叶树内酯(Esculetin)、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和Glaleride Ⅰ(为丁香树脂醇的天然降解产物)。

近年又从根中分出三萜类化合物:毛冬青皂甙A(Ilexsaponin A)(1)、毛冬青皂甙元A(Ilexgenin A)、毛冬青皂甙B1(Ilexsaponin B1)(2)、毛冬青皂甙B2(llexsaponin B2)(3)、毛冬青皂甙B3(llexs aponin B3)(4)[1,2]

毛冬青根皮含多种黄酮类、酚类、甾醇、氨基酸、鞣质及糖类[3,4]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87;35(2)∶524 [2]有机化学 1987;(6)∶462 [3]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288 [4]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15

【药理】:

30年代初对毛冬青进行了不少研究,然因制剂太粗,难下结论[1]

1976年对其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的结果,认为3,4-二羟基苯乙酮[2](又名青心酮)对心绞痛及部分心律失常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动物实验也证明青心酮能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和心肌耗氧量[3],在豚心室乳头肌标本上,5×10-5~2.5×10-3mol/L对心肌收缩力有浓度依赖性抑制[4],此可能是降低心肌作功和耗氧量原因。

剂量增大(3.5~7)×10-3mol/L则缩短动作电位时限(APD),特别是2相,同时加快了相的复极速率,减少甚至消除心肌的自发活动[5],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

青心酮在体外或体内都能抑制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5HT;较大剂量即可升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6]

大鼠iv青心酮60mg/kg,不影响PGI2样物质的生成;在体外试验,大剂量可抑制主动脉中PGI2样物质的生成[7]。故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并非由PGI2兴奋腺苷酸环化酶而来,有报道它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降低血小板膜的流动性有关[8]

初步动物试验还证明它能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86Rb)、扩张脑血管[2],苯乙酮衍生物(包括多羟基衍化物)对大鼠有利胆作用[9]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41 [2]药学学报 1980;15(11)∶669 [3]中草药 1980;11(8)∶358,1981;12(7)∶319,北京医药工业1983;(1)∶23,27 [4]药学学报 1986;21(6)∶466 [5]中国药理学报 1981;2(2)∶107 [6]中国药理学报 1984;5(3)∶187 [7]中国药理学报 1986;7(1)∶37 [8]中国药理学报 1986;7(3)∶149 [9]中国药理学报 1986;7(5)∶443

【药性】:

性味 微苦、甘,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 ②《中草药学》:“苦、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消肿止痛。

主治 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

①《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小便。治刀枪打伤,肺热喘咳,外感风热,预防流脑。” ②《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治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③《新编中医学概要》:“活血通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

”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凉解毒,凉血散毒。治喉头水肿,咽喉炎症,暑季外感热症,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小儿肺炎,冻疮。” ⑥《中草药学》:“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小儿肺炎,烧伤,感冒,咳嗽,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

外用:煎汁涂或浸泡。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眼草、青木香,治痢疾。

②配竹叶榕,治脉管炎。 ③配杖、地骨皮,治风湿性关节炎。

④配桑寄生、怀膝,治偏热所致的高血压。 ⑤配当归、熟地,治偏热所致的高血压。

⑥配鸡血藤、磁石,治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栓形成。 ⑦配丹参、郁金、檀香,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⑧配板蓝根、桔梗、甘草、治咽喉肿痛。 ⑨配银花、甘草,玄参、当归,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⑩配地黄、枸杞子、车前子,治急性水肿型视网膜脉络膜炎。

⑾配黄芩、枇杷叶,治肺热咳嗽。

方选和验方 ①《安徽中草药》:“治痢疾:毛冬青根15g,鸡眼草12g,青木香6g。水煎服。

” ②《福建药物志》:“治脉管炎:毛冬青根、竹叶榕根、大通筋茎各30g。水煎服。” ③《浙南本草新编》:“治骨折肿痛:毛冬青根2g,冠盖藤、香花崖豆藤、桑白皮各1g,糯米饭适量。骨折整复后,将上药用烧酒捣烂外敷。]小时后骨折下端有热感时去药。” ④《浙南本草新编》:“治风湿性关节炎,有微热经久不退者:毛冬青、虎杖各30g,地骨皮、秦艽、鳖甲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福建药物志》:“治脉管炎:毛冬青根90g,水煎服。再用毛叶冬青水煎洗患处。

” ②《安徽中草药》:“治扁桃体炎:毛冬青根15g。水煎服或漱咽。” ③《安徽中草药》:“治痢疾:毛冬青根30g。水煎2次,煎液混合,分3次服。” ④《香港中草药》:“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心肌梗死:毛冬青120g,水煎服。” ⑤《香港中草药》:“治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栓形成:毛冬青9g。水煎服。” ⑥《湖南药物志》:“治肺热咳喘:毛冬青根15g。水煎,冲红糖适量,分3次冷服。

” ⑦《浙南本草新编》:“治掌跖角化病:毛冬青1:4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每疗程应间隔10天。

” ⑧《浙南本草新编》:“治急性葡萄膜炎:用国产直流感应电疗机,以100~200%毛冬青煎液进行眼部导入合并肌肉注射,1%阿托品点眼扩瞳。” ⑨中草药通讯 1973:(6):“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脉管炎,中心视网膜炎及脑血栓所致的瘫痪等症:毛冬青浸膏3kg,滑石粉适量。共制1万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食疗 ①《福建药物志》:“治高血压:毛冬青根30~60g,加白糖或鸡蛋炖服。亦可水煎代茶常服。” ②《香港中草药》:“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毛冬青根9g,加脚1双。水煎服。

发生溃疡时外用毛叶冬青根9g,煎水浸泡后,外敷生肌膏。” ③《湖南药物志》:“治脉管炎:毛冬青根适量,加入猪骨头。同炖服。

上一篇:毛冬瓜 下一篇:毛冬青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