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毛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14页(1057字)

【概况】:

异名 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耳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十萼茄的全草。红丝线属全世界约180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 十萼茄Lycianthes biflora(Lour.)Bitter(Solanum biflorum Lour.)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血见愁即为本种,“捣敷红肿”。

本种为贵州民间草药,有清热解毒,止咳补虚的功效。

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5m。茎直立,具分枝,基部木质化,幼枝、叶下表、叶柄、花梗、花萼密生浅黄色柔毛。

单叶互生,在枝端假双生,大小不等,叶片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9~15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全缘,两面具疏柔毛;叶柄长1~4cm。花数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5~8mm;花萼杯状,有钻状条形萼齿10枚;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呈星状,径约1cm,5深裂;雄蕊5枚,花药顶裂;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6~8mm,熟时绯红色,宿萼盘状。种子多数,淡黄色,三角状卵形。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野、山谷、路旁、水边及林下。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收,除去地下部分,一般鲜用。

【药性】:

性味 淡,微凉。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补虚。

主治 《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红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火疔:将鲜毛药果叶,捶绒敷患处。”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狂犬咬伤:鲜十萼茄250g。切碎,炒呈黄色,再加酒750g煮沸,成人尽酒量服完为止,将药渣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

上一篇:毛茛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