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乌头附子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223页(1694字)

【概况】:

异名 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栽培品的侧根(子根)或川乌头的尖角。

原植物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余项参见“川乌头”条。

。【生药】:

鉴别 生川乌(块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黄色木栓化细胞,其内为数列皮层薄壁细胞,皮层中常有少数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呈类长方形、方形或椭圆形,壁具纹孔,韧皮部宽阔,内侧偶见纤维束。

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其内侧偶见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于形成层角隅处较发达,导管呈“V”字形或放射状排列。

髓宽阔。薄壁细胞中均含淀粉粒。

(图见《生药学》.图52) 粉末:黄白色,气微,味微辛。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圆多角形或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点状、十字状、星状、人字状;复粒多由2~7分粒组成。 ②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48μm;有的具缘纹孔导管分子端壁稍倾斜,相接不规则,穿孔于侧壁,具缘纹孔略横向延长,对列。 ③后生皮层细胞少数,深棕色。

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胞腔内含棕色物。

④石细胞少数,单个散在。呈长方形或类方形,直径53~125μm,长105~255μm,壁厚7~18μm,纹孔圆形或人字形,孔沟明显。(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46)

【药性】:

功效 祛风寒,止寒痛。

主治 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虚者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碧霞丹(《局方》)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闭,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30g,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70个。

上将3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头大。每服,急用薄荷汁100ml化下1丸,更入酒10ml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

②青铃丸(《澹寮方》)治奔豚痛,疝气或阴囊肿大:川乌尖7个(生用),巴豆7枚(去皮,只去9分油)。上为末,糕糊丸如梧桐子,用朱砂、麝香为衣。

每服2丸,同青木香丸30粒,空心冷盐水下。2~3日1服,不可多。 ③《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小儿慢脾惊风,四肢厥逆:附子尖1个,硫黄枣大1个,蝎梢7个。为末,姜汁、面糊丸,黄米大。

每服10丸,米饮下。亦治久泻尫羸。” ④《永类钤方》:“治脐风撮口:生川乌尖3个,全足蜈蚣半条(酒浸炙),麝香少许。为末,以少许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汤灌0.4g。

” ⑤《永类钤方》:“治牙痛难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蝎各7个。生研为末,点之。”

单方应用 ①《纲目》:“治风痰癫痫:乌头附子尖,为末,茶服1.5g。” ②《濒湖集简方》:“治木舌肿胀:川乌尖、巴豆。研细,醋调涂刷。” ③《养生必用方》:“治陷甲割甲成疮,连年不差:川乌头尖、黄柏等份。为末,洗净贴药。”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乌附用尖,亦取其锐气直达病所尔,无他义也。” ②汪昂《本草备要》:“朱丹溪治许白云,屡用瓜蒂、栀子、苦参、藜芦等剂吐之不透,后用附子尖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胶痰数碗。”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常山吐疟疾积饮在于心下,瓜蒂吐热痰在膈,木鳖子引热毒从痰外出,莱菔子吐气痰在膈,参芦吐虚痰,乌附尖、藜芦吐风痰。”

上一篇:乌龙降脂茶(研制方) 下一篇:乌龙摆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