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玉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331页(6320字)

【概况】:

异名 萎蕤(《本经》)。

基源 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部分种类的根茎。黄精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31种,药用的有20种以上。

原植物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P.officinale All.)

历史 玉竹原名萎蕤,始载于《本经》。《别录》始称为玉竹。

《纲目》云:“其叶光莹而象竹,其根多节,和有荧火玉竹、地节诸名。”并描述其形态“处处山中有之,其根横生似黄精,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须,最难燥。其叶如竹,两两相值。”再参考附图,确系本种无疑。

本品为常用中药,主产湖南(邵东、祁阳),河南(洛阳、伊川),江苏(海门、南通),浙江(新昌、孝丰);此外安徽、江西、山东、陕西、广东、广西、辽宁、吉林等地均产,以湖南、河南产量大,销全中国并出口;浙江新昌质最佳,但产量少。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有结节,密生多数须根。茎单一,高20~60cm,生长时向一边倾斜,生叶7~12片。

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2cm,宽3~6cm,顶端钝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叶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脉隆起,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花腋生,通常3朵(偶可达4朵)簇生,总花梗长1~1.6cm,无苞片或具线状披针形的苞片;花被筒状,全长13~20mm,白色,顶端6裂,裂片长约3mm;雄蕊6,着生在花被筒的中部,花丝平滑至乳头状突起;子房长3~4mm,花柱长10~14mm。浆果球形,直径7~10mm,成熟时蓝黑色,具7~9颗种子。

花期4~6月,果期7~9月。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3000m的林下或山野的阴坡上。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及台湾、湖南、湖北。

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适于凉爽潮湿环境,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种,忌连作。

用根茎繁殖,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或早春时边收边种,折取长约7cm的侧条根茎作种,按行株距25×8cm开沟排入种茎,深5~7cm,每亩用种量300kg,芽头须朝统一方向。生长期注意除草,春季苗出土时及旺盛生长期各追1次人畜粪水,冬季休眠时再撒施厩肥、堆肥,施后培土。在大旱或绵雨时应注意排灌。病害有褐斑病,可用退菌特800倍液防治;玉竹锈病,应剪去病株,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

采集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至外表有粘液掺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放入锅中稍煮片刻,也有将其蒸透后,晾至半干,反复用手揉搓并曝晒,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

鉴别

性状 根茎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略粗糙,具细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节间长0.3~1cm,有白色圆点状须根痕,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受潮后则变柔软。

气微,味甘而有粘性。

以条长、肥壮、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粘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甲醇50ml,回流4小时,弃去甲醇,药渣用水适量煎2小时,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65%乙醇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2mol/L硫酸1ml,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中和至pH6~7,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阳树脂1小勺,放置1夜,滤去树脂,浓缩后点于whatman NO∶1滤纸上,以苯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为展开剂,下行展开,展距20cm,用邻苯二甲酸-苯胺试剂喷后,加热显色,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果糖为对照。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1)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此外,尚有蜜制、酒制、蒸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化学】:

主要含甙、黄酮甙、酸类和粘液质。

有铃兰苦甙(Convallamarin)、铃兰甙(Convallarin)。黄酮甙有山柰酚甙和槲皮素甙[1,2]

酸类有铃兰氨酸(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3]、烟酸[4]、氨基酸[2]

粘液质为多糖类,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组成[4],有玉竹多糖PWⅠ和PW-Ⅱ[3]。其它尚含维生素A原、淀粉、烟草胺[5]和Ca、P、K、Mg、Mn、Si等[2]

附 叶中含牡荆索(Vitexin)、皂草甙(Saponarin)、牡荆素-2″-葡萄糖甙(Vitexin 2″-glucoside)、黄精素(Polygonattiin)[3]和铃兰氨酸(氮杂-2环丁烷羧酸)[1]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52 [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255 [3]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13(1)∶87 [4]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49 [5]CA 1985;103∶102083s [6]中药成分之化学.第2辑.台湾新医药出版社,1979∶740

。【药理】:

根茎中的铃兰苦甙药理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同[1],有强心、利尿、镇静等作用,玉竹制剂ig对葡萄糖和四氧嘧啶引起的大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现代中药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6∶54 [2]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2;280∶718

【药性】:

性味 甘,微寒。

①《本经》:“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甘、微苦,平、微温。” ④《药材学》:“甘,微寒。”

归经 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肾。”

功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 肺胃阴伤,燥热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①《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 ②《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③《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④《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⑤《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⑥《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⑦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

” ⑧《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⑩《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⑾《全国中草药汇编》:“热病伤阴,口燥咽干,干咳少痰,肺结核咳嗽,糖尿病、心脏病。” ⑿《中草药学》:“多种急性传染病退烧后烦渴,肺病咳嗽,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畏咸卤。” ③《中药志》:“脾虚胸闷,有痰湿者不宜。”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生地、枸杞子,治糖尿病,口渴多饮。

②配沙参,治热病后津伤,烦渴不止。 ③配当归,治风湿性心脏病。 ④配紫菀,治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⑤配薄荷,治目痛昏暗。

⑥配滑石,治小便淋沥涩痛。 ⑦配麦门冬,治燥伤肺胃之阴,干恶舌燥咽痒。 ⑧配丹参,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

方选和验方 ①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治素体阴虚,感冒风温,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数,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9g,生葱白3枚,桔梗4.5g,白薇3g,淡豆豉12g,薄荷3g,炙甘草1.5g,红枣2枚。水煎服。 ②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治秋燥伤胃阴:玉竹、麦冬各9g,沙参6g,生甘草3g。水煎,分2次服。 ③玉竹饮子(《张氏医通》)治痰火旺,痰涎涌盛,咳逆喘满:玉竹、川贝母各9g,茯苓、紫菀各6g,甘草、桔梗、橘皮各3g,生姜(同蜜、橘皮煎)12g。

水煎,调入熟白蜜,分2次服。 ①《卫生家宝方》:“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份。煎汤熏洗。

” ⑤参竹浸膏(《中药大全》)治冠心病心绞痛:党参9g,玉竹15g。作1日量,作浸膏。 ⑥甘露汤(《圣济总录》)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120g。

为粗末,每服2g,入薄荷2叶,生姜1片,蜜少许,同水煎,去渣,食后临卧服。 ⑦女萎膏(《太平圣惠方》)治疬疡斑驳:女萎、白芷、附子、木香、舌香各15g,麝香3g。

上5药研细和膏250g,煎焦去渣,入麝香搅匀即成,先以物摩患处小伤,敷上此膏。

单方应用 ①《外台秘要》:“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150g,煮汁饮之。” ②《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风湿性心脏病:玉竹9g,防己15g,黄芪18g,白术9g,茯苓30g。水煎服。

” 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消渴病(包括糖尿病):肥玉竹、淮山药各18g,何首乌12g,黄芪、花粉各9g。水煎服,1日2次。

口渴甚加石膏30g;舌红加黄连3g;小便多加菟丝子9g。服药期间,1日3餐可用绿豆粉丝代替饭食。

” ④江阴卫生局《中医学简编》:“治冠心病初起:玉竹、丹参各1.5g。煎服。

每日1剂,坚持常服。” ⑤《滇南本草》:“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15g,丹参7.5g。不用引,水煎服。” ⑥《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病后头痛:玉竹、菊花、鹿衔草各30g。水煎服。” ⑦《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声哑、失音:诃子、玉竹、桔梗各9g,木蝴蝶6g。开水泡透,当茶频饮。” ⑧《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玉竹鲜根草捣烂外敷。” ⑨《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小便频数:玉竹根15g,水煎服。” ⑩《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跌打损伤:玉竹15g,酒泡服。” ⑾贵阳市《秘方验方》:“治血虚头目眩晕,神经衰弱:枸杞、菊花、天麻各3g,制何首乌9g,玉竹6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3次,每次1丸。” ⑿《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小儿遗尿:玉竹60g,洗净切片,水煎饭前服。”

食疗 ①玉竹猪肉汤(《湖南药物志》):“治虚咳:玉竹根15~30g,煮猪肉食。 ②玉竹猪心(《滋补保健药膳食谱》)治心血不足的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及肺阴不足的久咳,胃阴不足的烦渴、不思饮食等症:猪心500g,玉竹20g,罐头荸荠50g,韭黄10g,鸡汤40g和调料。

先将玉竹水煮,浓缩至20ml,再将猪心片在油中滑透,去油,加各种调料。也可作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肺结核患者的保健食疗菜肴。

③玉竹粥(《滋补保健药膳食谱》)治肺阴虚燥咳,高热病后烦渴,阴虚低热不退:玉竹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加水煮成粥,再加冰糖。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5~7天。并可用于各种类型心脏病的心功能不全者的辅助膳食。 ④冰糖玉竹膏(《滋补保健药膳食谱》)治肺胃阴虚燥热之症,如燥咳、劳嗽、热病后伤阴烦渴,或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等症:玉竹500g,冰糖500g。先将玉竹成浓缩汁,加冰糖熬膏。

。【医药家论述】:

①李杲:“萎蕤能升能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主风淫四末,两目泪烂,男子湿注腰痛,女子面生黑

” ②李时珍《纲目》:“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

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痁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

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萎蕤,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为阴而主驻颜,气为阳而主轻身。

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效良伙,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症,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④陈士铎《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能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

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⑤张德裕《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矣。” ⑥张秉成《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

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上一篇:玉机微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