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钩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393页(1740字)
【概况】:
异名 牛角藤、断肠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半架牛、白都宗、白浆藤、大暗消(《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古钩藤的根。白叶藤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产2种。
原植物 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又名大叶白叶藤、奶浆藤(广西),扣过怀、羊排果、老鸦嘴(广东)。
形态 木质藤本,具乳汁。茎皮红褐色有斑点,小枝灰绿色,无毛。叶纸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0~18cm,宽4.5~7.5cm,顶端圆形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叶面绿色,叶背苍白色,无毛;侧脉近水平横出,每边约30条。聚伞花序腋生;花蕾长圆形,顶端尾状渐尖,长约1cm,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5mm,宽约1mm,无毛,花萼内面基部具10个腺体;花冠黄白色,长约2mm,裂片披针形,长约7mm,宽1.5~2mm,无毛,向右覆盖;副花冠裂片5。卵圆形,顶端钝,基部较狭,着生于花冠筒喉部之下;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离生,背面具长硬毛,腹部粘生柱头基部;子房无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极短,柱头盘状五棱,顶端突尖2裂;每心皮有胚珠多个。蓇葖2,叉开成直线,长圆形,长6.5~8cm,直径1~2cm,外果皮具纵条纹,无毛;种子卵圆形,长约6cm,宽约3c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约3.5cm。花期3~8月,果期6~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64页.图488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500m山地疏林中或山谷密林中,攀援树上。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化学】:含强心甙、白叶藤甙(Cryptolepisin)[1]、白叶藤甙A、C(Cryptanoside A、C)、吉曼尼醇二十二碳酸酯(Germanicol docosanoate)[2]、还含有抗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物质古钩藤喹多碱(Quindoline),白叶藤勒碱(Cryptolepine)[1]。
附 茎含古钩藤碱(Buchananine)[3]。叶含白叶藤甙A,B,C(CryptanosideA,B,C)[2]。
参考文献 [1] CA 1978;89∶87139m [2]CA 1988;109∶208249g [3]Phytochemistry 1978;17∶2047
。【药理】:
本品所含白叶藤甙具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
0.5mg的白叶藤甙由蛙腿淋巴囊注入后,使蛙心停止于收缩状态;使在位兔心和离体豚鼠的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减慢,中毒时出现心率不整,最后停止于收缩状态。豚鼠的心电图观察表现为典型的强心甙作用。
MLD(鸽法)2.914±0.37mg/kg,与侧金盏花甙接近。体内消除速率介于洋地黄毒甙及g-毒毛旋花甙之间。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1963;10(9)∶561
。【药性】: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淡,平,有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有毒。”
功效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腰疼腹痛,水肿。
①《云南中草药》:“舒筋活络,消肿镇痛。” ②药学学报 1963:(9):“治水肿。”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发散,催乳。”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腰痛,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2~0.3g;或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