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511页(1113字)
【概况】:
异名 赤珠(《药性论》),红珠草(《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 为茄科龙珠属植物龙珠的全草。龙珠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有1种。
原植物 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Franch.et.Sav.)Mak.(Capsicum anomalum Franch.et Sav.;Solanum anodontum Lévl.et Vant.)
历史 本品首载于《药性论》。
《本草拾遗》称:“龙珠,叶令人不睡。”《李邕方》云:“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生道旁,子圆赤珠似龙葵,但子熟时赤耳。
”所述即系本品。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秃净。
茎粗壮,斜展。单叶互生或二枚双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cm,宽3~10cm,叶端尾状渐尖,叶基常偏斜,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微波状。花数朵簇生于叶腋或枝腋,花梗细瘦,俯垂,长1~2cm;花萼皿状,平截;花冠淡黄色,钟形,檐部5裂;雄蕊5枚;子房球形。浆果熟时红色,球状,下垂,径8~12mm,宿萼稍增大。
种子淡黄色,类圆形,压扁。花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18页.图538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水边、山谷。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7~8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本草拾遗》:“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淋病,疔疮。
《全国中草药汇编》:“恶疮,疔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小便淋痛:龙珠全草30~60g洗净,酌加水煎,日服3次。”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疗疮炎肿:龙珠叶60g(果实亦可用),和冬蜜捣烂涂患处,日换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