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540页(8676字)
【概况】:
异名 蝙蝠藤(《纲目拾遗》),山豆根(药材名),北豆根(《中国药典》)。
基源 为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蝙蝠葛的根茎。蝙蝠葛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仅1种,供药用。
原植物 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icum DC.,又名山豆秧根、苦豆根(内蒙古),蝙蝠藤(浙江)。
历史 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载:“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人墙茨侧,叶类蒲萄而小,多岐,劲厚青滑,绝以蝙蝠形、故名”。北豆根一名始见于《中国药典》,有“北方用的山豆根”之意,而与南方所产的山豆根现名广豆根相区别。
近年来药厂从中提取生物碱制成片剂及针剂应用。
形态 多年来生缠绕性草本。
长达10m以上,全体近无毛。根状茎多横生,细长。茎基部梢木质,小枝绿色,有纵条纹。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长6~12cm,被稀短毛;叶片圆肾形或卵圆形,长宽均约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叶缘近全缘或5~7浅裂,裂片近三角形,叶面绿色,背面苍白色,具掌状脉5~7条。
花序腋生,短圆锥状,花小,单性异株;雄花序总花梗长3~7cm,花梗长5~7mm,基部具小苞片1,线状披针形,雄花萼片6,窄倒卵形,花瓣卵圆形,较花萼小;雄蕊10~20,花药球形;雌花通常具3心皮,分离、花柱短。核果球形,熟时黑紫色。
种子1,马蹄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55页.第2版.图3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攀援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东北、中南、陕西、四川、贵州。药材北豆根主产于华北、东北及陕西。一般多自产自销。
。【生药】:
采集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晒干。
鉴别
性状 根茎长圆柱形,常弯曲,有时可见分枝,长约50c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或凸起的细根痕,外皮易成片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木质部淡黄色,中心有类白色的髓。气微,味苦。
以条粗长、外皮色黄棕、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显微 根茎(直径约5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外被厚的棕黄色角质层,表皮下方常有断续的木栓层产生,具明显皮孔。皮层细胞多列,有单个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呈分枝状、不规则形、类圆形或类方形。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韧皮部均为薄壁性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木薄壁细胞具纹孔,并常1~3列径向排在木质部束两侧。射线细胞宽5~13列,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
本品薄壁细胞中含细小淀粉粒及小草酸钙结晶。(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40) 粉末:灰棕色,气微,味苦。
①石细胞,常单个散在,淡黄色或鲜黄色,大多呈特异不规则分枝状,有2~7分枝,个别分枝又有短分枝,顶面观宛似数个细胞重叠,直径43~173μm,少数长至370μm,壁厚12~34μm,有的具1~3个横隔,分2~4小腔,内含棕色物或细小草酸钙砂晶;另有少数石细胞呈类圆形、类长方形或类三角形,直径26~87μm。 ②韧皮纤维 成束或单个散离,呈长梭形,边缘平整或有凹凸,有时具分隔,直径17~34-46μm,壁厚5~12μm,胞腔内有含草酸钙砂晶。 ③草酸钙砂晶,主要存在于皮层细胞及射线细胞中,大多呈棒状或砂粒状,直径1~2μm,少数至9μm。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6~26μm,长至38μm。
⑤木纤维常与导管毗连,纤维管胞末端尖,直径12~32μm,壁厚3~5μm,有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韧型纤维少数,具单斜纹孔或交叉成十字形。另可见导管、淀粉粒、表皮细胞及木栓细胞。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03)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加氨试液1.5ml及苯15ml,振摇,过夜,滤过,滤液用0.5%硫酸16m1分4次提取,合并酸液,用浓氨水碱化,再以氯仿20m1分4次提取,合并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少许脱水,滤过,蒸去氯仿至约0.8ml,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8∶2∶)1滴为展开剂,以山豆根为对照。展距18cm,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7)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化学】:
含总生物碱约1%以上,其中以蝙蝠葛碱和蝙蝠葛任碱含量较多[1]。
从不同地区产的北豆根中,分离得到的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蝙蝠葛碱(Dauricine)(1)、蝙蝠葛诺林碱(Daurinoiline)(2)、蝙蝠葛新诺林碱(Dauricineoline)(3)、蝙蝠葛苏林碱(Daurisoline)(4)、蝙蝠葛可林碱(Dauticoline)(5)、蝙蝠葛新林碱(Dauriciline)(6)[2];阿朴啡季铵型碱:木兰碱(Magnoflorine)(7)、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8);氧化异阿朴啡生物碱:蝙蝠葛辛碱(Bianfugecine)(9)、蝙蝠葛宁碱(Bianfugenine)(10)、蝙蝠葛定碱(Bianfugedine)(11)、蝙蝠葛啡碱(Menisporphine)(12)、二氢蝙蝠葛啡碱(2,3-Dihydro-menisporphine)、去甲蝙蝠葛啡碱(6-O-Demethylmenisporphine)(13)、蝙蝠葛啡诺林碱(Dauriphinoline)(14)[3]。
此外,还有青藤碱(Sinomenine)、青藤防己碱(Acutumie)、N-去甲青藤防己碱(Acutumidine)、光叶千金藤碱(Stepharine)、碎米蕨叶碱(Cheilanthifoline)、光叶千金藤定碱(Stepholine)等。
附 叶中含青藤碱、双青藤碱(Disinomenine)、千金藤碱(Stephanine)、青藤防己碱及青藤防己次碱(Acutuminine)等。
R1 R2 R3 R4
(1) CH3 CH3 CH3 CH3
(2) CH3 CH3 H CH3
(3) H CH3 CH3 CH3
(4) CH3 H CH3 CH3
(5) H CH3 H CH3
(6) CH3 H CH3 H
(7) R=H
(8) R=CH3
R1 R2 R3
(9) H OCH3 H
(10) OCH3 OCH3 OCH3
(11) H -O-CH2-O
(12) H OCH3 OCH3
(13) H OCH3 OH
(14) OCH3 OCH3 OH
参考文献 [1]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289 [2]药学学报 1991;26(5)∶387 [3]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21(6)∶377
。【药理】:①抗心律失常作用 在猫乳头肌观察蝙蝠葛碱对心肌收缩性、自律性、不应期和兴奋性的影响,发现蝙蝠葛碱32μmol/L明显抑制其收缩力,15~20min时作用达高峰,收缩幅度降至给药前的72±6%。
用肾上腺素诱发乳头肌自律性,给予蝙蝠葛碱32μmol/L后诱发自律性的肾上腺素阈浓度可提高4.6±3.1倍。蝙蝠碱对乳头肌的功能性不应期由给药前315±13ms延长至362土44ms,蝙蝠葛碱5μmol/L时可使乳头肌电刺激强度-时间曲线右移,加大至32μmol/L,曲线右移更明显,表明蝙蝠葛碱也有类似作用,对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与心室肌相似,明显减慢右房频率,说明窦房结有直接抑制作用[2]。
蝙蝠葛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自律性,兴奋性及延长不应期有关,不但抑制Ca2+,更抑制Na+内流[1,2]。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技术观察蝙蝠葛碱对犬心浦氏纤维慢向电流的作用,发现蝙蝠葛碱浓度(10、40、100μmol/L)依赖性地抑制(Isi),其1C50为69μmol/L。
它对Isi的抑制作用于给药后5min开始,10min达稳定。蝙蝠葛碱减少Isi的作用呈电压和频率依赖性。
蝙蝠葛碱对Isi稳态失活曲线无影响,却明显延长Isi失活恢复时间。由此可见,蝙蝠葛碱对犬心浦氏纤维钙通道的阻滞作用可能主要是作用于钙通道的失活态或激活态[3]。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蝙蝠葛碱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慢内向离子流的影响,发现蝙蝠葛碱早期一过性缩短APD及ERP(P<0.01),之后明显延长APD及ERP,减小APA,Vmax及)OS(P<0.01),20min趋于稳定。
8×10-5mol/L蝙蝠葛碱能明显抑制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慢反应动作电位(APS),20min时APA及OS均明显减少(n=7、P<0.01),使慢内向离子流的值减小(n=6,P<0.01)。因此认为蝙蝠葛碱对Na+、Ca2+内流及K+外流均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它抗心律失常的机理[4]。比较蝙蝠葛碱与利多卡因对犬浦氏纤维的电生理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发现蝙蝠葛碱(累积浓度1,3,10,30μmol/L)在不同刺激频率(60,75,100,150次/min)均浓度依赖性降低浦氏纤维动作电应幅度(APA)、O相上升最大速率(Vmax)和最大舒张电位(MDP)、延长动作电位复极50%,90%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
蝙蝠葛碱(3,10,30μmol/L)灌流30min后,浦氏纤维的时间-强度曲线明显右移,兴奋性降低,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分别由给药前48±7次/min减慢至45±6、40±6,33±4次/min(P<0.01)100μmol/L可完全抑制自发电活动。而利多卡因30μmol/L明显缩短APD50,对动作电位其它参数则无明显影响,100μmol/L可使APD90和ERP亦明显缩短,APA、Vmax明显降低,对MDP则无明显影响。犬浦氏纤维经蝙蝠葛碱10μmol/L灌流30min后用利多卡因仍可明显缩短已延长的APD50和APD90,ERP亦有缩短趋势。实验表明,利多卡因与蝙蝠葛碱合用,可改变后者的部分电生理特性,这可能构成其增强蝙蝠葛碱药效、降低部分心脏毒性的基础[5]。
蝙蝠葛碱对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反应的影响与戊脉安和粉防己碱相似,表现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双重拮抗[6]。蝙蝠葛酚性碱(简称葛酚碱)用于小鼠(37.6mg/kg ip,120mg/kgig)均有明显对抗氯仿诱发室颤的作用,于豚鼠(7.8mg/kg iv,30,60.120mg/kg ig)均能显着提高哇巴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用量。
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中,以提高诱发室早用量%数为指标,按直线回归法计算ED50,葛酚碱为6.8mg/kg,蝙蝠葛碱为11.5mg/kg,用于兔(3.5mg/kg iv)可明显提高心室电刺激致颤阈,用于大鼠(2.5mg/kg iv)。对冠脉结扎复灌诱发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类似蝙蝠葛碱。
以葛酚碱、蝙蝠葛碱、奎尼丁LD501/3量用于小鼠,对Cacl2-Ach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葛酚碱弱于两者。对豚鼠右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具浓度依赖性降低APA,Vmax,延长APD50、APD90和ERP的作用[7]蝙蝠葛碱0.1mmol/L使心乳头肌的FC降低73.6%,APA和dv/dtmax分别降低24.5%和73.4%,RP和OS亦减小,1~3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延长APD20、APD90和ERP,降低dv/dtmax和FC。
30μmol/L对抗Ach(30μmol/L)缩短左心房肌APD的作用,提高“北山豆根碱”对Na+、Ca2+、K+的跨膜转运有抑制作用[8]。阻断麻醉大鼠冠脉血流5min后复灌所致的心律失常发生快,持续时间短。
室速及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及72%。蝙蝠葛碱可显着地降低室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消除室颤的发生[9]。蝙蝠葛碱对大鼠ECG各参数的影响与奎尼丁相似。灌注10min,HR降至给药前的68±3.9%(P<0.001)、P-R间期、QRS和Q-Tc分别延长至158±4.6%(P<0.01)、200.5±11.5(P<0.001)和146±10.6%(P<0.001)。
P-R间期和QRS的延长比奎尼丁显着(P<0.01)。灌注超过10min,还出现T-R波融合现象[10]。
以PER、PEP/LVE作为衡量左心室功能的指标、测出麻醉猫STI参数为QS2177±3.7ms、LVET127+2.8ms、PEP50±2.8ms、PEP/LVET 0.399±0.03,其中仅QS2、LVET与HR呈负性相关。蝙蝠葛碱iv降压时,不影响麻醉猫的左室功能和心率,其降压效应系扩张阻力血管所致[11]。
②降压作用 蝙蝠葛碱iv对麻醉动物(猫,大鼠)有迅速而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不是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阻滞α受体而实现,也没有神经节阻断作用,与心脏抑制关系也不大。
用iv不影响血压的剂量0.5mg/kg给猫椎动脉注射有明显的降压,表明其降压有中枢因素参与。对阻断两侧颈总动脉(Bco)加压反应回归直线有轻度抑制作用,但在蝙蝠葛碱使血压降低时,Bco加压反应稍加强,这可能是由于血压迅速下降激活了压力感受器,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掩盖了蝙蝠葛碱较弱的抑制加压反应的作用。给恒流灌注的猫后肢动脉注射小量蝙蝠葛碱(0.3mg/kg),灌注压立即明显下降,根据阻力(R)与压力(P)成正比,与流量(Q)成反比的公式R∞cp/Q,当恒流灌注时血流量是恒定的,即Q为常数,此时灌注压P即相当于后肢血管阻力,因此,蝙蝠葛碱的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降压外周阻力有关。
大剂量(5~10mg/kg)可阻断猫颈上神经节的冲动传导,也可能是引起降压的一个原因[12,13]。蝙蝠葛碱能舒张已为NA、高K+收缩的兔和大鼠的胸主动脉条,使NA、KCl和CaCl2的剂量-效应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它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是通过对抗Ca2+实现的。可能是无选择性地阻断电位依赖和受体激活的Ca2+通道,而戊脉安则选择地阻断前者[14]。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家兔体内外给药蝙蝠葛碱能明显抑制ADP(二磷酸腺苷)、AA(花生四烯酸)Coll(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在最大聚集率减小的同时,促进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解聚,减慢Coll诱导血小板聚集速度。对3种促聚集剂的抑制无明显选择性,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钙拮抗作用有关[15]。蝙蝠葛碱对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突然死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内TxA2的产生,但不影响血小板内基础cAMP水平。
说明其作用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TXA2产生有关,而与cAMP无关[16]。这一作用可用以预防动脉血栓形成,阻抑血小板活性增高所致的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某些心律失常引起的附壁血栓和血流动力学紊乱诱导的血小板激活,有益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诱发的心律失常[15]。
④抗肿瘤作用 美兰试管法蝙蝠葛碱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有兴奋作用[17]。
“山豆根”(未鉴定品种)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均有抑制作用[18]。 ⑤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蝙蝠葛碱有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对于实验性溃疡大鼠灌服后对溃疡有明显修复作用[19]。蝙蝠葛碱能抑制兔离体小肠的收缩、降低在位肠的张力,有解痉作用[13]。
⑥抑菌作用 蝙蝠葛碱对金葡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17]。 ⑦其它作用 蝙蝠葛碱为季胺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兔垂头试验)、其作用性质与箭毒同[14]。在豚鼠呈现一定局麻作用[10]。
药代动力学 大鼠ig蝙蝠葛碱后1h,肝、肺和脑组织中药量达高峰,脾含药量在12h达高峰,肝、脾、肾含药量较高、脑组织较少[19]。家兔iv10mg/kg后绘制的血浓曲线为二室开放式模型。
从分布相的半衰期可以看出山豆根碱在血中分布和消除都较快,特别是α相分布十分迅速,1h后每隔6.506h血浓减少一半,即血浆半衰期是6.506h。中央室的分布容积V。=8.56L/Kg,可推测药物大部分分布在其它组织里,fc=0.17,进一步说明血浆占总药量很少,仅1/6。清除很快,一次iv,不足20h全部清除[20.21]。
主要通过粪便排出,少部分经尿和胆排出,ig后48h尿粪总排药量为给药量的20%左右[19,21]。
毒性 蝙蝠葛酚性总碱给小鼠iv和ig单次给药的LD50。
分别为36.7±3.3和608±82mg/kg,大鼠依次为45.1±3.2和>3000mg/kg,大鼠和犬的长期(3mo)毒性试验表明未见明显毒性。大剂量(相当于预期临床用量5~7倍时)有一定肝脏毒性[22]。
猫iv MLD为35mg/kg,给药后动物(特别是小鼠和蛙)表现全身兴奋[13]。临床观察副作用小[23]。
参考文献 [1]中国药理学报 1984;5(1)∶20 [2]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3;12(4)∶376 [3]中国药理通讯1989;6(3、4)∶33 [4]中国药理通讯 1989∶6(3、4)∶33 [5]中国药理通讯 1989;6(3、4)∶32 [6]药学学报 1983∶18∶660 [7]中国药理通讯 1989;6(3、4)∶32 [8]中国药理学报 1985∶6(1)∶30 [9]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9;5(3)∶151 [10]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3;12(3)∶280 [11]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4;13(3)∶205 [12]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2;11(3)∶75 [13]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613 [14]中国药理学报 1982;3(3)∶178 [15]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86;7(1)∶31 [16]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8;4(1)∶47 [17]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81 [18]药学通报 1983;18(5)∶22 [19]药学学报 1982;17(11)∶863 [20]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3;12(3)∶290 [21]中国药理通讯 1990;7(1)∶18 [2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4;12(4)∶265
。【药性】:性味 苦,寒。
归经 入心、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咽喉肿毒,口腔炎,肺炎,气管炎,肠炎,痢疾,蛇虫咬伤,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8;(6):“治外痔:北豆根,加水500ml,煮沸30分钟,滤取药液,将纱布浸药液后,乘热敷患部,保持30分钟。次日将剩余药液加热,再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