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对马耳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867页(747字)

【概况】:

基源 为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对耳蕨的全草。

原植物 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nense(Hook)J.Smith(Aspidium tsus-sinense Hook.)

余项参见“对马耳蕨根”条。

【化学】:

根茎含异三叉蕨素BB及AB。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99

【药性】:

性味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微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各种肿毒初起,乳痈,胃痛,湿热腹痛,痢疾。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各种肿毒初起,乳痈。” ②《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有清热解毒之效。”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湿热腹痛,下肢疖肿。” ④《贵州中草药名录》:“治疮毒肿痛,胃气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各种肿毒初起:对马耳蕨全草15g,水煎,冲甜酒服。”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乳痈:对马耳蕨全草加通草,各适量,水煎,冲酒服。” ③《福建药物志》:“治痢疾,下肢疖肿:对马耳蕨9~15g,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上一篇:对叉疔药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