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包菇
书籍:中药辞海第一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037页(709字)
【概况】:
基源 为灰菇包科灰菇包属真菌伞菌状灰菇包的子实体。
原植物 伞菌状灰菇包Secotiium agaricoides(Czern.)Hollos
形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常呈心脏形、卵圆形至扁球形,直径3~6cm,柄短而明显,倒圆锥形,直径1~1.5cm,向上伸至包被的顶端,形成中轴;包被初期白色,后呈浅黄色,单层,厚1~2mm,早期光滑,成熟后为鳞片状,沿基部与柄连接处开裂;内部浅绿黄色,腔迷路状,宽达1mm,隔片似伞菌的菌褶。孢子球形或近球形,黄色,光滑,6~8×6~7μm,内有一油珠,常具一短而透明的小柄。(图见《中国药用真菌》.图103)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原、砂地或旷野草地上。分布于河北、内蒙古。
。【药性】:
性味 《中国药用真菌》:“苦,平。”
功效 消肿,止血,清肺,利喉,解毒。
主治 慢性扁桃体炎,喉炎,声音嘶哑,感冒咳嗽,鼻出血,食道及胃出血,外伤出血,疮疡,冻疮流水、流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外用:孢子粉撒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咽喉肿痛:灰包菇6g,大青叶12g,蒲公英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