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当归补血丸(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067页(2111字)

本品由黄芪(蜜炙)1000g,当归400g组成。

有补气生血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不华,经期及产后出血过多所引起的血虚发热,头痛等症。

方中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方中重用黄芪甘温补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甘辛苦温,为养血之要品,补营之圣药。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苦,为棕黑色水蜜丸。

每10粒重1g。内服1次9g,1日2次。

密闭防潮。各家论述①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顿。

”②李杲《脾胃论》:“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兼目痛鼻干者。

……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③罗天益《卫生宝鉴》:“男妇血虚发热,面赤烦渴引饮,证象白虎,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者,当归补血汤主之。”④吴崑《医方考》:“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云补血者,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耳。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也。

”⑤施沛《祖剂》:“当归补血汤,治血气损伤,或妄服峻剂致气血益虚,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病多得于饥饱劳役者。”⑥汪昂《医方集解》:“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此以饥饱劳役伤其阴血,虚阳独胜,故肌热烦渴、与阳明白虎证无异,但白虎得知外感,实热内盛,故脉大而长,按之有力,此征得之内伤,血虚发热,脉洪大而无力。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误服白虎汤必毙。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当归气味俱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阴养血。黄芪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又云补血汤乎,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矣。经曰阳生则阴长其义耳。

⑦周世教《医方论》:“当归补血汤,黄芪多于当归五倍,以之专治气分,尚恐满中。若云养血,则轻重尚宜斟酌。”⑧张秉成《成方便读》:“治烦劳伤阳,气火妄动,阴血不能宁静,脉洪身热而成脱渴之证。……如果大脱血之后而见此等脉证,不特阴血告匮,而阳气亦欲散亡。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故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

而能固外者为君。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无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当归益血和营,二味合生之便能阳生阴长,使伤残之血亦各归其经以自固耳。

”临床报道①治疗原因不明白细胞减少症,将治疗病例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当归补血汤加三棱组和西药对照组。从治疗日起,每周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一次,连续3次,各组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当归补血汤组有显着差异(P<0.05)[1]

药理作用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实验小白以5%新鲜绵红细胞0.5ml ip后分别ig给当归补血汤等药物,d5处死后结果,当归补血汤组动物的血清抗体效价显着高于对照组,用类似方法实验结果,当归补血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实验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着差异。

说明当归补血汤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2]。②补血作用用乙酰苯肼造成小鼠、家的溶血性贫血模型,用当归补血注射液(黄芪、当归)等治疗。1ml/kg im,每天1次,共6d。结果,当归补血汤组动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脾的胆色素及脾吞噬细胞都有减少,微循环亦有一定改善[3]

③对肝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内加当归补血汤后,(5~H3)尿嘧啶核甙掺入增强,从而提高了核仁RNA在G1期的合成率,增加了肝细胞分泌到培养基中蛋白质的量,对恢复肝功能有临床意义。

④实验观察了黄芪、木香、当归3种药物单独应用和两两配伍运用时,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性及解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当归配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家兔血小板聚集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已聚集的血小板还有显着的促解聚作用[4]

⑤对心肌细胞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观察到,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使心肌细胞释放至培养基中的LDH减少,细胞内LDH酶颗粒分布尚均匀,接近正常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缺糖,缺氧心肌细胞膜功能,改善线粒体作用,减轻线粒体水肿,增加能量供应,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心肌细胞的代谢及补偿能力,免于细胞受损[5]。⑥耐缺氧作用在常压耐缺氧实验中,当归补血汤能显着延长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动物死亡时容器中残余氧量,说明药物能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增强耐缺氧能力。

在大鼠窒息缺氧实验中,当归补血汤能显着延缓其心电波高耸和脑电T消失时间,促使恢复供氧后脑电活动较快的出现,能显着减低其心、脑组织乳酸含量升高程度,减轻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维持其功能活动[6]

参考文献 [1]中医杂志 1985;26(17)∶7 [2]中医杂志 1982;23(10)∶73 [3]中草药 1 986;17(5)∶44

[4]中医杂志 1987;28(8)∶63 [5]中国医药学报 1988;3(1)∶27 [6]中成药 1989;11(9)∶39

上一篇:当归补血丸(1) 下一篇:当归补血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