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113页(4316字)
【概况】:
异名 丹砂(《本经》),汞砂(《石药尔雅》),辰砂(《图经本草》)。
基源 朱砂为单硫化物类辰砂族矿物。
原矿物 正品朱砂指天然的辰砂Cinnabar,主含硫化汞(HgS)。灵砂(通称辰砂)是指人工合成品,亦主含硫化汞(HgS)。
历史 朱砂原名丹砂,始载于《本经》。
李时珍释名谓:“丹为朱色之名,故称朱砂。”《唐本草》谓:“石砂有十数品:最上者为光明砂,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形似芙蓉,破之如云母,光明照彻,在龛中石台上生,得此者……,为上。”苏颂曰:“今出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一带),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一带)、阶州(今甘肃武都一带),而辰砂为最。生深山石崖间,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谓之朱砂床。
砂生石上,其大块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状若芙蓉头、簇族,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澈,碎之崭岩作墙壁,又似云母片可拆,真辰砂也,无石者尔佳。”以上各本草详细描述了辰砂的产地、产状、形态、光泽和解理,与现今天然产辰砂相同。故认为古代正品为矿物辰砂。
形态 辰砂晶体呈厚板状或菱面体形,并常成双晶。
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以及粉末状、被膜状等。红色,有时表面呈铅粉的锈色。条痕红色。金刚光泽。
硬度2~2.5。密度8.05g/cm3。
产状 辰砂是分布最广的汞矿物。常呈脉矿产于石灰岩、板岩及砂岩中。
常与铁石、雄黄、雌黄、黄铁矿、石英、萤石、方鲜石等共生。产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灵砂与朱砂不同处,参见“灵砂”条。
。【生药】:
采集 劈开辰砂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朱砂。
可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尺余的淘洗盘中,左右旋转,因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现多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
鉴别
性状 本品呈大小不一的块片状,颗粒状或粉末状,鲜红或暗红色,具金刚光泽,半透明,质重而脆,硬度2~2.5,比重8.1~8.2,条痕红色,无臭、无味。
其中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者,习称“朱宝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面鲜艳,光亮如镜面而微透明,质轻松脆者,习称“镜面砂”;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暗或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习称“豆瓣砂”。以色鲜红,有光泽,体重,质脆者为佳。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按“血竭”项下的方法进行热微量转移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9)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磁铁吸去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水飞,晾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理论上含汞86.2%,硫13.8%,但常夹杂种种物质,其中最常见者为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12
【药理】:
镇静作用 小白鼠ig朱砂0.6mg/kg未见明显的催眠,镇静和抗惊厥作用;长期连续给予含朱砂的制剂并不能使阈下剂量的异戊巴比妥钠引起入睡,但能使催眠剂量的异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延长[1]。
毒性 小鼠长期给予朱砂后,在肝、肾等脏器内都可检出一定量的汞;而正常饲养的小鼠体内则不能检出,因此需考虑其潜在毒性[1]。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有毒性,长期服用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病变、食欲减退、恶心等。
如与碘化物、溴化物同时服用,会在肠道内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溴化汞,引起排出赤痢样大便,导致严重的医源性肠炎。因此,含朱砂的中药不宜久服,建议在应用朱砂安神丸等含朱砂中成药时不要同时服碘化物或溴化物[2,3]。
曾报道有2例汞中毒,因长期大量服朱砂,发生恶心、腹部不适、头昏、头痛、失眠、齿龈有紫蓝线等。经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中药治疗后好转[1]。
参考文献 [1]药学通报1984;19(11)∶26 [2]中成药研究1982:(4)∶43 [3]大众医学1983;(1)∶42 [4]浙江中杂志1983;18(9)∶428
。【药性】:性味 甘,凉。
有毒。①《本经》:“甘,微寒;”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苦,有毒。李氏:大寒。”③《药性论》:“有大毒。”④《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归经 入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解毒。
主治 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躁。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瘕,下死胎。
”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9g;入丸,散或拌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它药研末干撒。
使用注意 不宜久服、多服,以防汞中毒;①《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②《药对》:“忌一切血;”③《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①配枣仁,治癫、狂、痫诸病症;②配白矾,治狂症;③配黄连,治惊悸、失眠;④配磁石,治目视物不清;⑤配芒硝,治咽喉肿痛;⑥配蛤粉,治吐血。
方选和验方 ①《圣济总录》:“治风邪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痰发扑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辰砂(光明者,研)、30g,酸枣仁(微炒,研),乳香(莹者,研)各15g。上3味合研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15g,酒150ml,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②归神丸(《百一选方》)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用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颗块砂60g,豮猪心两个,灯心90g。上将猪心切开,入朱砂、灯心于内,麻线系合,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出,不用猪心及灯心,只将朱砂研极细,用真茯神末60g,酒煮薄糊,和朱砂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9~15丸,加至21丸,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癫痫至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夜寝不寐或多乱梦,炒酸枣仁汤下。”③朱砂安神丸(《医宗金鉴》)治心神昏乱,惊悸怔仲,寝寐不安:朱砂、黄连各15g,当归6g,生地黄9g,甘草6g。
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30g,卧时津液下。
”④朱砂丸(《圣惠方》)治眼昏暗,能令彻视见远:朱砂15g(细研),青羊胆1枚。上以朱砂末入胆中,悬屋西北角,阴干,百日取出,丸如小豆大。
每于食后,以粥饮下10丸。”⑤神曲丸(《千金方》)治视力减退: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30g,神曲120g,磁石60g。
上3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饮服3丸,日3次。不禁,常服益眼力。”⑥朱粉散(《圣济总录》)治诸般吐血:丹砂(研飞),蛤粉。上2味等分,研细合和令匀。每服6g,温酒调下。
”⑦朱矾散(《辽宁中医杂志1988;(1))治疗口腔溃疡:朱砂、白矾、儿茶、牛黄、月石、梅片、芒硝、青黛等份。共研细末,外涂患处。
单方应用 ①《纲目》:“治产后癫狂,败血及邪气入心:辰砂3~6g,研细飞过,用饮儿乳汁30~40ml茶匙调湿,以紫项地龙1条,入药滚3滚,刮净,去地龙,入无灰酒150ml,分作3~4次服。”②《唐瑶经验方》:“治心虚遗精:猪心1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搏,白水煮熟食之。”③《摘元方》:“治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丹砂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②缪希雍《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盖指生砂而言也。《药性论》云,丹砂君,清镇少阴君火之药。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
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气力自倍。五脏皆安,则精华上发,故明目。
心主血脉,心火宁谧,则阴分无热而血脉自通,烦满自止,消渴自除矣。”“丹砂中含汞,汞味本辛,故能杀虫,宜乎《药性论》谓其有大毒,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③张介宾《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
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