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竹节香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124页(3022字)

【概况】:

异名 两头尖(《本草品汇精要》、东北),老屎(山东)。

基源 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的根状茎。

原植物 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又名关东银莲花(东北)。

历史 竹节香附原以“两头尖”之名见于本草中,但存在混乱,如《纲目》中载“鸟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之两头尖。

”《本草品汇精要》中载有“两头尖”,并描述:“两尖尖……乃附子之类,苗叶亦相似,其根如草乌,皮黑肉白,细而两端皆锐,故以此为名。”这些记载均认为“两头尖”是乌头的某一类型。但《别录》却又记载:“两头尖即牡鼠粪。”至《本草原始》提及:“两头尖自辽东来货者甚多。”即是本品。

为了避免混乱,《中国药典1977年版》采用竹节香附之名,本书也沿用此名。

竹节香附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吉林省辉南、临江、通化、桦甸、浑江,青岛等市县。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

根状茎横走或斜生,呈细纺锤形,长1.5~3cm,直径3~8mm,暗褐色,顶端具数枚黄白色大形膜质鳞片。基生叶1,叶柄长10~15cm;叶片3全裂,全裂片有细柄,3或2深裂。花茎单一,直立,有叶状总苞片3枚,总苞片长圆形或狭倒卵表,具数个缺刻状圆齿,长1.5~3.5cm,宽0.5~1.5cm;花单朵,顶生;萼片花瓣状,长圆形,10~15枚,白色,外侧略带紫晕;雄蕊花药黄色,椭圆形,花丝细长;子房被长柔毛,花柱稍弯。瘦果具细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358页,图26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林中或草地阴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山东北部。朝鲜、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晒干。

药材主产于吉林、山东、辽宁、黑江也产。

鉴别

性状 根茎长纺锤形,略弯曲,长1~3cm,直径2~7mm;表面棕色至棕黑色,隐约可见数个半环状节纹,具多数细纵皱纹,有的一端具1至数个短的分枝或突起。

质坚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边缘棕黑色,中央淡灰白色至淡棕褐色。气微弱,味涩、稍麻辣。

以质硬,断面类白色者为佳。

显微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增厚,黄棕色。

皮层为1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约10余个,环列;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细胞皱缩,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有时排列呈“V”字形。射线宽阔。髓大。本品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69) 粉末黄灰色,味淡,后微麻辣。

①淀粉粒极多,为粉末的主体。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3μ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多由2~分粒组成。

②表皮细胞红棕色、亮黄色或黄色,横断面观细胞扁平,壁稍厚,有较厚的角质层,外缘波状,常可见外壁呈脊状或瘤状突入胞腔内,长约至18μm;表面观呈长多角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8~75μm,可见垂周壁呈脊状或瘤状突入胞腔,有的表面角质层显颗粒状突起,形成雕纹样,并有细裂缝。

③网纹、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5~36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2-L-吡喃阿拉伯糖甙)、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2-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1]、竹节香附甙(Raddea-noside)R4(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酯])、竹节香附甙R5(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竹节香附甙R6(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竹节香附甙R7(3-o-[β-D-吡喃葡萄糖-(1→ 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2]、竹节香附甙R8(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和竹节香附甙R9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位伯糖-27-羟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3]

参考文献 [1]化学学报1984;42(3)∶253 [2]科学通报1984;29(17)∶1047 [3]Chem Pharm Bull 1989;37(9)∶2445

【药理】:

竹节香附素A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对腹水型肝癌细胞有显着抑制作用,30μg/ml的抑制率达81%[1]。竹节香附提取的总皂甙有抗肿瘤、抗炎、抗菌、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2]

参考文献 [1]化学学报1984;42(3)∶253 [2]中草药1984;15(4)∶34

【药性】:

性味 《本草品汇精要》:“辛,热,有毒。”

功效 祛风湿,消痈肿。

主治 风寒湿痹,痈肿,金疮; ①《本草品汇精要》:“疗风及腰腿湿痹痛。” ②《本草原始》:“风湿邪气,痈肿金疮,四肢拘挛,骨节疼痛,多入膏药中用。” ③《中药志》:“散风寒,消肿。” ④《药材学》:“治伤风感冒,祛风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膏药上敷贴。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治慢性关节疼痛:竹节香附2.5g,防风10g,膝12g,威灵仙12g,松节6g,白藤15g。水煎服。” ②《山东中草药手册》:“治痈疽疮疡:竹节香附2.5g,金银花30g,地丁30g。水煎服。

上一篇:竹节草 下一篇:竹节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