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90页(308字)

亦称吃牯藏、鼓社节、祭鼓节。

黔东南等地苗族祭祖习俗。多数地区每十年举行一次,一些地区亦有三、五、七、九年举行一次的。

吃牯脏是古代实施崖洞葬习俗中“冷丧”的演变。根据习俗的严格和宽松,吃牯脏的地区分为“黑鼓社”和“白鼓社”,黑鼓社要求杀牯,而白鼓社只是杀

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祭祀神话中的人类母亲蝴蝶。蝴蝶从枫树中出来,其后代就用枫木制鼓,节日击鼓就会把她弄醒,出来受祭。许多地区过这个节日时,要到上届藏鼓的崖洞中把旧鼓“请”回来,再换用新凿制的鼓。在迎请旧鼓的过程中有许多清规戒律,甚至是脚步都不能走错。也许是人们对这些戒律感到厌烦,许多地方的牯脏节已经有了改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