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122页(372字)

即德宏傣文。

又称“傣纳文”或“傣文”。傣族使用的一种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景谷、沧源、双江、耿、镇康等县。

属拼音文字类型,14世纪开始使用。有19个辅音字母,45个代表元音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符号,常用同一字母表示不同音位,也有用几个字母表示同一音位的。

一般不用声调符号。拼写时连写形式较多。字体为方形,行款从左向右横书。使用范围较广,文献多,其中有不少译自汉文的历史小说和京剧、滇剧曲本。解放后经过改革,现有19个辅音字母,84个表示元音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符号,其中单元音9个,复元音2个,并专设5个声调符号。

拼写时辅音字母在前,元音字母在次,尾音符号最末,声调符号标于元音字母或尾音符号之上。

改革后的文字结构严密,表音准确,便于学习和印刷,已用于出版报刊、教材和各种读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