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224页(600字)

又称郭奔寺、赞布寺。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境内。由赞布·顿珠嘉措(1623-1665)创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

清顺治十年(1653),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帝,返藏时曾下榻该寺并讲经授法,从此该寺名声远扬。清康熙四年(1665),赞布·顿珠嘉措去世,五世达赖封西藏哲蚌寺的赤列伦珠(1625-1699)为“敏珠尔诺门汗”,并派遣为该寺主持,敏珠尔扩建该寺,新设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和医明学院,并建造大经堂,之后该寺影响不断扩大,直至与青海境内的塔尔寺、佑宁寺、夏琼寺和隆务寺等格鲁派寺院齐名。清康熙末年,寺院有僧人700余,清雍正元年(1723),该寺毁于兵火。

雍正四年(1726),应雍正帝之召,在西藏学经的敏珠尔二世进京,受封“敏珠尔呼图克图”,并赐重金修建该寺。雍正九年(1731),又赐“广惠寺”匾。清同治五年(1866)该寺再度毁于兵火,至光绪年间才得重修。据本世纪50年代统计,时有大经堂、释迦殿、夏鲁经堂、甘珠尔经堂、天女殿、护法殿等,僧人300余,60年代遭全面破坏,后重修二层楼经堂一座,每年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观经会和法事活动。

该寺现藏有永乐帝所赐“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孛隆逋瓦桑尔加领事”对旨一轴;清乾隆年间的钦赐“法海寺”匾;九世班禅为该寺题书的藏文长卷一轴;敏珠尔的“净明祥师之印”等珍贵文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