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341页(771字)

彝族支系黑话人的传统节日。

“拉麻”是“贺神”的意思。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在位于云南省鹤庆、剑川两县西山的牦牛洞前举行。该洞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相传是牛神的化身。

节日清晨,人们手举白栗叶,汇聚到这里,将各自带来的食品摆在石牛头下的供案上,然后爬到牛头上高呼“牛神、牛王醒来吧!”呼毕,把白栗叶堆放到石洞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点燃白栗叶,人们围着火堆歌舞。

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牛王,围绕火堆摹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拴牛的样子,另有人拿着竹筒钻到牛腹下象征性地挤牛奶,以讨吉利。其他人且歌且舞,并向“牛王”抛撒粮食,逗引牛王。

围观者则拍手助威,希望他们逮住牛王,而牛王东躲西闪,毫不驯服。牛倌头戴簸箕形毡帽、身穿皮褂,手拿牧鞭上场,身后跟着一群手舞花环的姑娘。

姑娘们围着牛王起舞,牛王始驯服,姑娘们把花环、花束挂在“牛王”身上,象征寄希望于牛王。随后,人们用青松扎成的大轿抬着牛王游各村寨,以示把吉祥和幸福送到各寨。

晚上,各寨在村中心的平坝上,点燃七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吹牛角号,击牛皮鼓,表演耕种、收割的舞蹈贺牛神。此外,各家还要单独举行贺牛仪式。

当家人先点燃火塘,家庭成员按辈分依次往火塘中加四根木柴,摆成井字形。女主人把一个装有各种粮食的斗放在火塘前,将用红线绳扎的四束一寸长的稻草置于斗的四角,斗梁上点一对蜡烛,放一些供品;男主人则宰一只红公,滴鸡血于斗内,斗梁上粘三绺鸡毛。然后,领着全家抬着斗边唱“牛长寿,人长寿,庄稼大丰收”边绕牛栏走一圈。女主人把一张画有一头耕牛、牛角上站着一对喜鹊,牛背上骑着一对童男女的“吉祥图”贴在牛栏门上。最后,全家在牛栏外席地共餐,并给牛喂一些糯米糍粑,以示与牛同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