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532页(364字)

普米语称“沙雷董茶”。

解放前泸沽湖一带普米人为反对土司官人办事不公道而用来传递联合斗争信息的一种传统方法。是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普米人与摩梭人及其他民族集合民族力量与强暴势力作斗争的一种措施。

具体作法是传递一条打了与联络点数目一样的结结或分出若干小绳的毛绳,每条小羊毛绳上都打好相同数量的结,代表着相距集合的日数;羊毛疙瘩栓在两块小木板上,中间夹有一根毛、一个辣椒、一节骨头、一块木炭。意味着行动要像飞一样迅速,士气要像辣椒一样辣,团结得要像骨头一样坚实,心情要像火炭一样炽热。

羊毛疙瘩所到之处要立即准备出征,其组织主要以地缘为单位。按照古规,被反对的大小领主,或没收其家产,或宰杀其羊,土司或领主必须向群众赔礼道歉,承认自己错误。相传发起人是“士子古明”(群众的领头人)。

上一篇:散红蛋 下一篇:桑丁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