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族自治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02页(1075字)

是甘肃省的一个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甘肃省武威地区的南部,境内祁连山冷岭东延山脉横贯东西,兰新铁路与甘新公路纵贯南北。

该县东接景泰,南连永登,西与青海省毗邻,北与古浪、武威为邻,辖境南北长东西狭窄,东西最宽处约有8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有150公里,总面积7150平方公里。辖境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为西戎驻牧地之一。

秦时为月氏地。汉、三国东晋十六国至唐代为河西五郡地之一。

唐广德二年(764)河西相继陷入吐蕃,到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张义潮收复河西诸州,天祝地区隶属陇右道河西节度使管辖。宋初隶属西凉府,时为吐蕃六谷部居地之一。后为西夏辖地,元代归属永昌路西凉州。明代废元制,在岭南设庄浪卫,在岭北设古浪卫。

康熙二年(1663)改庄浪卫为庄浪所,辖岭南地区;改古浪卫为古浪县,辖岭北地区。清雍正三年(1725)改庄浪卫为平番县,古浪县保持原来的建制。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庄浪茶理番同知。辖岭北地区。

至民国三年(1914),改设庄浪理番委员会(又称为茶马理番厅),平番县长兼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辖岭北36族地区,1928年改平番县为永登县,直隶于省。1936年取天堂与祝贡二寺名的首字为“天祝”乡名,成立天祝乡,1944年撤庄浪茶马理番委员会建制。1949年10月成立永登县天祝区。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0月22日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属武威行政公署管辖。

全县设有7个区,45个乡和一个镇,总人口据1991年统计为21.18万,包括藏、汉、回、蒙古等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安远镇。

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西北高隆,东南低缓。主要山川有冷龙岭、乌鞘岭、庄浪河、大通河。兰新铁路经过境内。天祝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凉爽,雨量较充足,适于牧草的生长,境内有丰茂的水草和辽阔的牧场,森林有较多的分布,故有“草七、林二、半分田”之说。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甘肃省的重点牧区之一。牧畜以牦、绵为主。

另外还有驴、骡、黄牛、犏牛等,是着名的“岔口驿马”,“白牦牛”的产地。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

深山密林中有金钱豹、、獐子等野生动物,产大黄、麝香、鹿茸等名贵药材。矿藏较丰富,其中煤、铁、石膏等的储藏量最多。

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以畜产品加工、农牧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服装、印刷、发电、机械修理等诸多工业行业。县内的金融财政、交通运输、文教卫生、邮政通讯、商业贸易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