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100页(1407字)
岛国,面积为37.7748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1.2278亿,语言为日语。
首都东京,货币为日元。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星罗棋布地座落着1809个港口。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工业、交通运输业和科学技术发达,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127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原苏联。
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9556.5亿美元。
据日本公布的数字,日本1984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031557亿日元,首次突破300万亿日元大关。按1984年1美元等于237.55日元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445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0000.52亿美元,突破2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0405美元,突破2万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很快恢复,并在“高度成长”的政策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到1973年,粗钢产量就突破了1亿吨,到1981年,钢产量占世界钢铁供应量的16%左右。汽车产量,在世界各国汽车产量中占首位。1985年超过1227万辆。水泥、合成橡胶和塑料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或第三位。
电视机、小型录像机、产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微电子工业产品领先于世界。造船业发达,1981年造船竣工量居世界第一。
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转变,设备投资的重点转向新技术领域,电子工业产值和出口总额,从1984年开始超过汽车,成为日本经济的骨干产业。1984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和与研究有关的人员达62.6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拥有原子能反应堆31座,预计到1995年日本原子能发电能力可达4800万千瓦,占总发电能力的35%。能源和矿物资源十分贫乏,经济发展先天不足。
因此,长期执行“贸易立国”的方针,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支撑其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1967~1977年的10年间,出口量增加了6.7倍,进口量增加近6倍。
1985年出口总额为1756.4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95.02亿美元,外贸出超达461.42亿美元。1986年出口总额为2107.57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75.53亿美元,外贸出超达823.04亿美元。出口商品主要是钢材、汽车以及包括成套设备在内的各类机械和家用电器制品;进口的主要项目是能源资源和工业原料。最大的对外贸易地区是北美,其次是东南亚,第三是西欧。
1984年日本对美国贸易出超达33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达到497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经济的特点是依赖进口能源和原料,出口产品、技术及资本。特别是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对日本非常重要。
所需工业原料的70%来自这个地区,其产品的80%是销往这个地区。因此,日本始终力图在这个地区扩大势力范围,曾提出“环太平洋合作构想”。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合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198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印尼、澳大利亚而居第五位。
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丝绸和纺织品迅速增加,从1974年开始,原油一跃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位商品;工矿产品和制成品比重增大,农副产品比重减少。从日本进口商品中,除了化工产品外,技术设备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