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441页(1225字)
生态系统中物理或化学信号的传递过程。
这些信号是各种生物对周围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及种内种间相互联系的表示。任何存在物质和能量运动的生命系统,必然伴随着信息流过程。信息乃是显示系统存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它可作为系统的组织性和复杂性的量度,也是系统诸组成要素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信息源于周围环境,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既可对周围环境的信号产生相应的活动行为,同时相互之间也是信息源或信息受体。
昆虫种群内的求偶、分布、聚集、报警、迁移、扩散、取食等行为活动;种间的食物联系、生境选择、竞争、共生等活动;以及生命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都有赖信息传递的直接或间接作用。(1)种间信息流。昆虫的搜寻行为或受物理信息、或受化学信息、或受两者联合信息的引导。粉虱和蚜虫对寄主植物的远距离定向,主要通过视觉接受寄主植物的物理信息。
赤限蜂雌成虫寻找寄主卵时,首先依靠触角的移动和敲打,发现圆球形的卵粒状物,并用产卵管作试探性穿刺动作。
昆虫的觅食和产卵,有的依靠寄主对其发生化学信息(如利他素)的引导,纵卷叶螟绒茧蜂成虫搜寻稻纵卷叶螟初龄幼虫产卵寄生时,依靠寄主幼虫虫粪所含有的搜寻利他素的信息,而找到寄主。甘蓝蚜和桃蚜在蜂芥子油的十字花科植物上,易受菜少脉蚜茧蜂攻击,在其他科植物上,都不受其攻击,这是由于蚜茧蜂受芥子油气味的吸引;重寄生物没食子蜂则受蚜茧蜂气味的吸引。(2)种内信息流。
种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赤眼蜂在搜寻寄主产卵时,主要借助其他个体留在蜂上的踪迹信息而避免重复产卵。
豆象、果蝇的雌虫能用标记信息素,阻止其他雌虫在已产卵的食物上再产卵。在一定区域内某种群的任一个体都力争对其他个体占优势,一旦成功,就可维持一个巢域或保护区,称为巢域现象。
存在巢域现象的昆虫有:蜻蜒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其中,有为交配目的而建立的交配巢域,如蟋蟀在低密度下,雄虫守护一个区域,通过呜声吸引隔一定距离的雌虫。果蝇雄虫具有分别守护一个小巢域而吸引雌虫的行为,叫地盘巢域。此外还有食物巢域和生殖巢域,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主要依赖性激素的信息,亚洲玉米螟雌蛾性外激素为三种乙酸酯。
其比例和浓度对雄蛾远距离诱引和近距离性行为可起信息作用。黑翅土白蚁分泌的跟踪信息素可能是含有双键的醇化合物。东亚飞蝗成虫和蝗蝻可分泌聚外激素,引起群集或迁飞,群多直翅目昆虫用狭窄的音域或纯音符发声作报警信息,逃避捕食者的攻击。虫蚜在受惊扰时,常从腹管分泌出一种报警信息素,刺激周围个体引起回避行动。
(3)非生物信息流。非生物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引导作用,如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大小,降雨的多少,光照的强弱和光周期长短,土壤的理化性质等,对昆虫的分布、世代数、各虫态历期、昼夜活动、迁移扩散、生长发育、觅食、求偶、存活或死亡、休眠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影,对受影影的生物来说,这类非生物环境因素同样具有信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