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上册

日本汽车业市场

书籍:市场大辞典上册 更新时间:2018-09-10 05:0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118页(926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群岛满目疮痍。

在盛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时代,日本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当时在日本销售的汽车90%是进口车。为了克服自己的弱点,日本当时只有一个办法:赶超美国,如今跃居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的丰田汽车公司首先打破“福特”模式,确定了现代化汽车生产新阶段。(1)优化生产。为了制造不同型号汽车,丰田公司拥有大量冲压机,每部冲压机加工一种型号的汽车零件。

发现生产小批量零件比生产大批量零件更加经济,可以减少库存。一旦出错或出现质量问题,生产线可立即停车。

质量成为生产组装线每道工序最关心的问题,这与“福特式”汽车工厂的情况相反,即必须等到整车装配完毕才能发现可能的质量问题,当时尚未被称为质量圈的制度已经在丰田公司出现。(2)在职培训。

实行这种生产制度就需要有技术和具有主动精神的劳动力。丰田公司实行就业终身制和工龄工资,这种制度实行以来,职工更加顺从,并向公司提合理化建议。

从公司领导角度考虑,劳动力是一项固定成本,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日本每个职工每年要接受380小时在职培训,而欧洲只有173小时。

(3)新与旧相关连。日本工程师设计新型车时均与现有产品相关。

他们尽量使用现有零件设计新车。例如,在一段时间里,日本自达汽车的各种型号使用同样的车灯。

这样,新车投产既节省又迅速,每隔4年就有一批新型车上市供顾客挑选,而在其他国家由于新型车与旧车零件不能通用,因而一种新车上市需要10年。(4)顾客、厂家、销售商三位一体。在日本,顾客不仅仅是掏钱买车的人,他们已经参与设计、销售和生产。日本的体制几乎是要求建立一种长期伙伴关系。

那就是在顾客、销售商和生产厂家之间建立一种团结一致的关系,三方都应邀参与制造至修理的各个阶段。(5)生产效率高。

日本工资费用高于其他国家,工厂的劳动生产率也非常高。日本造一辆车平均需要17小时,而欧洲却需要36小时。

(6)质量比较好。汽车制造公司确定了每百辆车缺陷率的质量标准。

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在日本的缺陷率是每百辆车60个质量问题,在欧洲的日本公司是65个质量问题。

美国汽车制造公司的平均数为82个,欧洲则高举红灯,每百辆有97个质量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