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上册

水田耕作制

书籍:市场大辞典上册 更新时间:2018-09-10 08:25:37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424页(1294字)

在经常蓄水的耕地上,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制度。

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耕作制度。特点是:(1)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也种植少量其他沼生作物,如慈姑、荸荠、席草、藕、茭白等;(2)有丰富的水源和一定的灌溉设施,田面平坦,在水稻或沼生作物生长期间能经常蓄水;(3)由于淹水,土壤通气性差,经常处于嫌气状态,氧化还原电位低,有紧密的犁底层,地下水位较高,嫌气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分解慢等。水田耕作制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

中国栽培水稻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栽培水稻都是直播,采取冬闲——水稻,实行一年一熟。

考古发掘表明,到东汉时,华南广州一带已有双季稻栽培。汉代文献已记载水稻移栽技术,唐、宋(公元7~13世纪)以后,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大、小麦从旱地扩展至水田,出现麦稻两熟制,并发展很快。

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在宋朝出现双季间作稻。至明、清时代(公元14~19世纪),由于江南冬季作物——双季稻-年三熟的出现,以及耕作、施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形成了现代水田耕作制度的雏形。

现代中国水田耕作制继承了古代的成就,又有新的发展。

在用地方面做到能比较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复种程度提高。

除北方水田和南方少数冬闲田为一年一熟水稻外,南方大多数水田以水稻为主,适当搭配其他冬季或夏季作物,组成一年二熟或三熟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全年复种指数常在200%左右。有的地区,如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广东等省,则达200%以上。

除种植单季稻和双季稻外,水稻还与旱作物组成不同类型的水田耕作制。在中国主要有下列三个类型:①冬闲或冬绿肥水田耕作制。冬季养地,夏季用地。主要复种方式有:冬闲——单季稻(早稻或中稻或晚稻,下同)或绿肥——单季稻。

这一类型在中国的北方、南方,平原、丘陵和山区均有分布。绿肥——双季稻,冬闲——双季稻,则分布于南方地区。

②冬季粮、油作物水田耕作制。主要通过精耕细作、增施肥料、培养地力和合理灌排。

主要复种方式有:大、小麦——单季稻;大、小麦——双季稻;油菜——单季稻;油菜——双季稻;蚕、豌豆——单季稻;蚕、豌豆-双季稻等。

这一类型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平原、丘陵均有分布,面积较大。

③水旱轮作水田耕作制。即水、旱作物在年内或间年轮换种植的复种轮作耕作制,年内水旱轮作,如麦——中稻,早稻——玉米等水旱轮作。

其特点除冬季作物轮换外,主要是夏季作物轮换,如麦——稻——稻→油菜或棉花→绿肥——稻——稻。这主要分布在南方平原能灌能排、早涝保收地区。为解决水田长期淹水而引起的土壤板结、潜育化,使营养物质有效化,水田耕作制中所采用的养地技术包括:①大量使用绿肥、厩肥、人粪尿、油粕、青草,河泥和其他土杂肥,还有稻草、麦秆还由,结合施用化肥。60年代以来在南方水网地区又广泛利用“三水一绿”即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绿萍;②因地制宜地采用秋耕、冬耕、春犁、夏翻、干耕、水耕、晒垡、冬泡、冬炕等措施,提高精耕细作程度。在水旱轮作的旱作物种植期间,通过深耕、耙地、中耕松土等作业,强化土壤通透能力,以熟化土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