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上册

棉花抗病育种

书籍:市场大辞典上册 更新时间:2018-09-10 08:28:3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437页(1480字)

利用棉花种质对病害感染的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方法,选育具有抗病、耐病或避病而又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

侵染棉花的病菌种类很多,要根据不同地区具体的病害情况,选育相应的抗病品种。在中国危害最严重的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这两种萎蔫病害的病原菌能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间侵入株内维管束,扩展为害,造成严重损失。这两种病菌传播途径多样,一旦传入土中,短期内不易消灭,防菌难度较大。因此,抗病育种的目标,主要是选育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并具有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1)抗性遗传。枯萎病的抗性一般是受一个显性主基因控制的,陆地棉还受若干修饰基因或受2~3个主基因支配;海岛棉受一至多个次要基因控制,呈加性效应是累加性的。亚洲棉是由两个显性互补基因和另一个具抑制作用的基因控制的。

抗根结线虫基因对枯萎病也表现抗性。黄萎病的抗性,有的认为是数量性状遗传,有的认为受一或两个隐性基因支配,也有认为受一个显性基因所控制,至今尚无定论。

(2)育种方法。抗病育种原理和方法与一般育种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全部育种材料必须在天然或人工接种病圃的般条下进行选择。

筛选抗病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没有好抗源就选不出好的抗病品种。中国的枯萎病抗源有52-128、57-681;黄萎病抗源有辽棉5号、中8004等。原苏联利用墨西哥野生陆地棉变种转育成高抗黄萎病、早熟、优质的塔什干6号等品种。

美国通过野生的瑟伯氏棉与亚洲棉、陆地棉的远缘杂交,育成了高抗黄萎病而纤维品质优良的爱字棉SJ-1等品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有两种:①选择育种。

在重病棉田或人工接菌的病圃上,通过连续的多次定向选择抗病单株,经过分系比较鉴定,从而育成抗病品种。如中国的52-128、辽棉2号,美国的斯字棉213,原苏联的108Φ和埃及的吉扎47等。

②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转育抗病基因,其中以采用复合杂交和回交最为普遍。特别要重视选择抗源,即选高抗或兼抗枯、黄萎病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之一,与具有一定抗(耐)病力,配合力高的亲本进行杂交。在病地或病圃上连续对杂种后代进行多代的抗病性及丰产、优质等性状的鉴定和选择,从而选育出抗病品种。

中国的陕401、晋棉7号;埃及的长绒棉品种吉扎75;美国的陆地棉品种P.D.0113等,后者是通过种间杂交经多次回交选育而成的。不论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或其他育种途径,都要恰当地掌握对抗病性的选择压力,注意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合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抗病性鉴定。是筛选抗源和选择抗病后代的重要依据。其方法有:①田间病圃鉴定。在人工接菌的病圃或天然发病的棉田,对供试材料的整个生育期间的抗病性进行鉴定,是最基本可靠的方法。

枯萎病着重苗期和蕾期的发病高峰期的鉴定:黄萎病着重在花铃期的鉴定。一般按受害程度划分为5级:0级(无病),1级(25%叶片有病),2级(25~50%),3级(50~100%),4级(全部枯死),然后计算其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再根据病情指数将抗病反应分为5个类型:病情指数0为免疫型:0.1~10.0为高抗型;10.1~25.0为抗病型;25.1~50.0为耐病型;50.0以上为感病型。②室内苗期鉴定。

此法较快,也易控制,但要求一定的温室条件和设施。鉴定枯萎病多用纸钵接菌法,即在纸钵中接入占干土重2%的带菌麦粒砂,或0.5~1.0%的带菌棉子培养物,出苗后两周即开始发病。

鉴定黄萎病多用纸钵撕底定量浸液蘸根法,当棉苗出现一片真叶时,每钵用10毫升的病菌孢子悬浮液(每毫升含500~1000万孢子)浸蘸根部,两周后即可进行鉴定。

上一篇:病害防治 下一篇:市场大辞典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