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下册

风筝

书籍:市场大辞典下册 更新时间:2018-11-15 22:24:0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下册》第900页(495字)

古称“鹞”或“鸢”,意即翱翔于高空的猛禽,是借风压送上高空的。

风筝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的风筝是用木片或竹片做的,故曰“木鹞”,《墨子·鲁问》说,鲁班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发明纸后,风筝也改用纸做,故有“纸鸢”和“纸鹞”之名。起始的风筝多用于军事上传递信息和作指挥作战的工具。风筝成为玩具大约在五代时期,到唐代已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李商隐就有“西楼一夜风筝声”的佳句。到北宋渐入民间,明清两代,放风筝在民间极为流行。明史《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风筝制作是以竹为骨架,上糊纸或绢,其工艺极为精巧,或以纸扎取胜,或以彩绘见长,造型千姿百态,有飞禽、雄鹰、仙鹤、蝴蝶、蜻蜓、双、仕女等,有一种蜈蚣,长达十几节,飘浮天际,势于游。现在风筝已成为工艺品出口的重要品种和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用品,主要产区在北京、天津、南京、南通、潍坊等地。

潍坊自1988年以来连年举办世界性的“风筝节”,不仅使中国风筝“飘”向世界,而且开创了我国“文化与经济联姻”的先河。

上一篇:花灯 下一篇:市场大辞典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