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

书籍:诗经百科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0 19:33: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经百科辞典下卷》第1745页(1620字)

【释义】:

“思无邪”这个词最早见于《诗经·鲁颂·駉》中,原意是赞颂鲁僖公“思虑真诚没有邪曲”(陈子展《诗经直解》),专心养不想别的事。

孔子断章取义,借用来评价《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包咸注:“归于正”。合于礼为正,不合礼为邪。

孔子论述过简,使后人产生种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所说“思无邪”是评价《诗经》所有诗篇内容“思想纯正。

”(杨伯峻《论语译注》)。由于诗中存在许多青年男女自由婚恋的“邪诗”,且孔子说过“郑声淫”,故又有人认为孔子所说“思无邪”是指读诗用诗之法。

朱熹说:“非以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也,今必曰:‘彼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悯惜惩创之意自见于言’,则曷若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彼之所以自状其丑者,乃所以为吾警惧惩创之资耶!’”(《朱子语类》卷八十)主前说者则以为孔子所说“郑声”,乃是指后来流行的新乐,并不是《诗经》古乐中的《郑风》。而且孔子时代对“礼”的认识相当宽泛,不同于后来儒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男女授受不亲、死节守贞的礼教。

还有人认为“思无邪”不单是对《诗经》内容的评价,还包含对《诗经》音乐的评价,是说其乐纯正典雅,合于礼。还有人认为“邪”为“馀”之通假,“思无邪”即“思无馀”,是“无穷无尽”的意思,在《駉》诗中,本是赞美“原野牧马那饱满丰盛、无穷无尽的内蕴力量”,孔子用来“总括《诗》三百的丰富内容”“无穷无尽”。(王德培《“思无邪”新解》,《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3期)孔子本意,确实是评价《诗经》的主要内容,而且着重于诗人的创作动机而言。南宋吕祖谦说这是指“作诗人所思皆无邪”(《吕氏家塾读诗记》)。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顾镇《虞东学诗》云:“诗者,思也。发虑在心,而形之于言,以摅其怀抱。系于作诗之人,不系于读诗之人。

”又曰:“《论语》之言诗独详,曰诵曰学曰为,皆主于诵诗者也。今直曰‘《诗》三百’,是论诗,非论读诗也。盖当巡狩采诗,兼陈美刺,而时俗之贞淫见焉。

及其比音入乐,诵自瞽朦,而后王之法戒昭焉。故俗有淳漓,词有正变,而原夫作者之初,则发于感发惩创之苦心,故曰‘思无邪’也。

”这些说法较符合孔子本意,是说诗的内容与诗人的创作动机是陈古美以刺今恶,或陈今恶以刺今恶,皆归于正。认为《诗经》内容无邪,并不是孔子个人的看法,而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诗》、《书》,义之府也。”认为《诗经》是记载礼义道德的书,所以引《诗》证理成风,所以申叔时言于太子傅士亹曰:“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国语·楚语上》)所以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荀子·劝学》说:“《诗》者,中声之所止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荀子·大略》说:“《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小雅》不以于污上,自引而居下,疾今之政,心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所以荀子称《诗》为“经”。孔子认为《诗》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所以才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而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所以才用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包括孔子在内的当时人对《诗》的认识中,更多地融进了读诗用诗者的主观臆断。本意想说什么,与说的对不对,毕竟是两回事。

尽管孔子“思无邪”的认识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内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改变孔子借之评价《诗经》内容的本意。“思无邪”不仅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评价,而且蕴含着孔子评价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了孔子将文艺与伦理教化、政治兴衰密切相连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念。

分享到: